传承百年优良传统 致力为公造福社会——致公党市委扎实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纪实
2025年是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致公党上海市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将社会服务作为履行参政党社会责任、彰显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着力点,弘扬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建立机制、打造服务品牌、产业振兴、教育帮扶等多个领域持续发力,为促进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贡献致公智慧与力量,展现了新时代民主党派的责任与担当。
近年来,致公党上海市委在致公党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圆满完成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任务,助力帮扶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社会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在致公党中央定点帮扶工作考核中,致公党上海市委近三年连续被评为“好”等次,近两年连续荣获“参与致公党中央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先进集体”。2021年致公党闵行区委荣获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集体。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就有23人次获致公党中央及上海市表彰。
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工作实效
健全的工作机制是提升社会服务实效的基础。致公党上海市委着力从工作目标、资源整合等多方面入手,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长效工作机制。
致公党上海市委形成“1+1+2+2+X”的社会服务工作格局。其中“1+1”是指围绕致公党中央定点帮扶地区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和上海对口合作地区云南省开展产业、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的对口帮扶工作;“2+2”是以上海对口合作交流的革命老区安徽六安和福建三明为重点,促进双方在农业、医疗、教育等领域深度合作,以致公党市委两所定点帮扶学校为主开展教育帮扶工作;“X”是指致公党市委开展的其他社会服务工作。
致公党上海市委注重资源整合,建立了“省市互动、市区联动、内外协同”的工作机制,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对口合作地区所在的致公党省级组织,整合双方资源,共同开展合作交流工作,打造了沪滇合作、黔货入沪等合作品牌。注重发挥区级组织的积极性,积极搭建社会服务资源对接平台,形成全市工作一盘棋。注重资源整合,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加社会服务工作,形成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合力。
打造服务品牌,凝聚工作合力
致公党上海市委注重社会服务品牌建设,通过打造特色品牌项目,建立品牌长效运营机制,提升社会服务工作影响力。
“爱心义卖”是致公党上海市委社会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品牌。自2009年举办以来,该活动已连续开展17年,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2025年的爱心义卖活动更是吸引了45个致公党区委会、直属组织的400多名党员参与,筹集善款数额再次创历史新高。活动现场,党员们捐赠的各类物品琳琅满目,爱心竞购分会场更是气氛热烈。医疗义诊和法律咨询队伍,提供了专业的咨询服务。义卖所筹集的善款全数纳入上海致公爱心基金,用于抗震救灾、扶弱帮困等领域,成为凝聚人心、服务社会的重要品牌。
“致福送诊”是致公党上海市委一项传统的社会服务项目。连续五年,致公党上海市委组织上海知名医疗专家赴奉贤区开展“致福送诊”活动,为郊区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村民提供诊疗服务,累计服务社区群众3000余人次。2025年,组织上海仁济医院、瑞金医院、华山医院等三甲医院20多名知名医疗专家,赴奉贤区奉城镇联民村开展“致福送诊”活动,医疗专家数量和前来就诊的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设立“致爱优品”线上专区是致公党上海市委开展消费帮扶的又一创新举措。“致爱优品”是由翼支付网上商城协助上海致公爱心义卖推出的消费帮扶品牌,用于销售致公党定点帮扶的地区贵州毕节的农产品,帮助提升毕节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产品的网上销售。自2023年设立以来,累计销售贵州毕节农产品100多万元。
在致公党上海市委推动下,各区级及直属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打造社会服务品牌。例如,徐汇区委的“未来花朵的微笑”公益援教品牌成立11年来,累计为西部地区捐资2371万元,帮扶学校84所,惠及12万多名贫困儿童;黄浦区委的“小桃园清真寺义诊”自1998年开展义诊活动以来,每年为少数民族群众和老西门地区乃至周边社区居民开展免费诊疗,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奉贤总支的“侨联义务夜门诊”成立37年来,共开诊3000多个小时,接待患者3万余人次等。
聚焦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公党上海市委积极整合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助力产业振兴。
为帮助毕节农产品打开市场销路,致公党上海市委赴翼支付、上海糖酒集团调研,协调毕节农产品销售事宜。2024年5月,致公党上海市委会邀请“彝姑娘”“陈二平”“云涧谣”等毕节农产品企业到南京东路上海第一食品商店展销。与此同时,我们还协助毕节农产品企业上线中国电信旗下的翼支付网上商城,协调党员企业赴毕节开展农产品采购。截至目前,共为毕节企业销售农产品达2000万元。
为助力贵州毕节产业的长效发展,致公党上海市委联合致公党闵行区委,在毕节七星关区田坎乡白沙河村开展“致公百亩果园”项目。目前已为“致公百亩果园”捐赠100亩柑橘果苗,改良可供200亩柑橘园嫁接的枝条4万余枝,以及捐赠资金购买铺设灌溉水管等物品。2024年年底,在致公党闵行区委企业家党员的帮助下,在田坎乡白沙河村开展网络直播,畅通当地柑橘网上销售渠道,取得良好成效。
致公党上海市委连续多年举办产业振兴培训班,邀请致公党中央对口帮扶地区和致公党上海市委对口合作地区的近450名农业农村政府部门负责人和乡村产业负责人参加培训。根据农村农业产业发展,每期培训班设定相应主题,邀请农业农村领域具有一线实践经验的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授课。由于培训课程质量高、实操性强,受训学员收获大,得到有关选派地区统战部门和致公党组织高度赞扬,纷纷表示继续参加下一年度培训班。
情系教育帮扶,保障改善民生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致公党上海市委始终关注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建立教育帮扶长效机制,为莘莘学子点亮希望之光。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七星关区致公实验学校的建成,是致公党上海市委教育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上海师范大学派出优秀教师担任七星关教育研究院院长,领衔对七星关区基础教育领域师资培训、教育引导、教学评比等相关工作。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学校教学质量持续上升,在各类教学评比中屡获佳绩。2025年4月,在致公党闵行区委的牵线搭桥下,贵州毕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中心校与闵行区浦江第二小学签署合作共建协议,为贵州毕节义务教育阶段“投资于人”注入可持续性的新动力。
为做好致公党上海市委定点帮扶学校建设,2024年,致公党上海市委领导率队赴致公党上海市委定点帮扶学校——甘肃惠芸麻莲滩小学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为学校捐赠电教室,并赴玛曲县第二寄宿制藏族小学和迭部县城关小学调研,积极协调资源,为当地学校捐赠价值10余万元的运动服和2万余元的图书,助力西部地区教育发展。
为做好上海市对口合作地区安徽六安和福建三明对口交流合作,致公党上海市委与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开启“沪明同心·致公同行”计划,积极整合两地党派资源,共同助力“沪明对口合作”。联引上海朱家角小学、青浦区崧文小学同三明区东新小学、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结对共建,促进三明市教育发展。在六安开展口腔医院建设、基础教育领域学校共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六安农产品促销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致公党上海市委与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对接,推荐北京欣和国际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马鞍山医院、上海电气云贵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提供实习或就业机会,推荐6名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到上海孟超肿瘤医院跟班实习。
参加抗震救灾,彰显责任担当
面对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致公党上海市委迅速行动,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彰显社会担当。
2023年甘肃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致公党上海市委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较短时间筹集1000多万元捐款和价值100多万元的防寒物质送到灾区,向灾区人民伸援手、献爱心。
2024年安徽黄山遭遇持续暴雨,歙县等部分地势低洼地区受灾严重。在得知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后,致公党上海市委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号召党员捐款捐物,为受灾群众送去温暖和帮助。上海致公爱心基金拨款5万元,支援抗洪救灾,将援助物资及时送达灾区,为战胜自然灾害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5年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地震,致公党上海市委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闻声而动,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战胜灾难,重建家园。
展望未来,致公党上海市委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秉承“致力为公跟党走、侨海报国建新功”的宗旨,进一步整合资源,不断创新社会服务工作方式方法,持续在产业振兴、教育帮扶、科技支撑等领域发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