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滑”进出小区不再是奢望 松江区佘山镇政协委员工作站助力解决佘北社区交通难题
政协委员调研佘北社区交通情况 资料图
4月18日,黄昏时分。左转绿灯亮起时,下班回家的结香苑小区居民张庆华打开转向灯,很顺利地将车子开进位于贡嘎山路的小区东大门。
两年前,他还不敢奢望自己进出小区能够这样“丝滑”。那时,小区门口没有设置机非隔离栏,汽车、电动车、自行车插空随意停放;物业在门口设置的移动隔离桩,总是被人弄得横七竖八。“门口就像个大集市。”张庆华回忆道。
这种情况,在结香苑小区所在的松江区佘北社区并不少见。佘北社区是上海市第二批批准建设的保障房基地之一。在7.0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规划有小区46个,4.5万套住房,规划导入人口12.5万。已建成交付使用小区34个,建筑密、环境复杂,加上人多、车多,交通问题一时之间凸显,特别是停车难问题,一度让地方政府和居民十分头疼。
2023年年初,这一问题进入了松江区佘山镇政协委员工作站(佘山镇委员工作站)的履职视野。
三张清单,“锁定”发力方向
佘山镇委员工作站的委员朱慧翔,至今记得他第一次到结香苑小区与居民面对面时亲眼看到的情形:小区门口因为乱停车导致拥挤不堪,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行人在车辆之间穿行,险象环生。
“这乱七八糟的样子,看了就让人‘火大’,什么时候是个头?”朱慧翔至今对访谈中一位居民的抱怨和急切的样子印象深刻。
更让居民们“火大”的是附近医院等人流密集处的交通状况。朱慧翔在下社区之前走访过附近的医院、学校、商业区等。最让他感到忧心的,是佘北社区登山部和云庭部两个幼儿园,以及佘外小学部和初中部所在路段——上下学时段,那里经常发生交通拥堵,个别停车者甚至会占用消防通道。
这次下社区不久,朱慧翔和工作站的委员们坐在一起,汇总各自收集到的一手信息。委员们很快发现:“停车难”“停车乱”,不是个别居民区的痛点,而是整个佘北社区的共性问题。
委员们围着一组统计数据展开讨论:佘北各居民区停车登记数量为12837个,而各类文体场地、商业购物广场等公共场所,当时只有664个停车位;小区内车位情况也不容乐观,平均车位配比为1:0.7,而不少家庭甚至保有两三台车;社区内公交线路发展缓慢,线路少、班次少,公交出行无法满足居民需求……
共识很快达成:这些问题,应该列入工作站的“协商目录清单”。朱慧翔告诉记者,所谓的“协商目录清单”,是佘山镇委员工作站探索三张“山言有据”协商清单机制中的第二张。工作站用这三张清单,解决“协商什么”的问题——
第一张是协商征集清单。通过“委员进社区”活动等渠道,工作站深入了解群众所需所盼;依托“社区治理合伙人”等治理品牌,邀请委员与社区、居民区党组织负责人及居民群众代表等开展座谈交流;通过线下“山麓心语”社情民意征集点等途径,收集群众诉求。匹配委员人数,工作站每年收集到协商议题近30条。(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第二张是协商目录清单。在前期收集议题基础上,工作站聚焦党政中心大事、改革发展要事、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事、群众生活琐事“五件事”,通过座谈交流,精挑细选协商议题,拟定全年协商目录清单。经过“精心筛选”,工作站每年列入协商目录清单的议题近10条。
第三张是委员联系清单。工作站依据协商目录清单,组织委员召开交流会,委员们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主动认领协商议题。
正是通过这样的流程,从2023年起,“佘北社区停车交通管理”被正式确定为工作站的协商议题之一。
十次协商调研,“把脉”区域难题
2023年8月29日,围绕佘北社区停车管理难题,工作站开展“关于推进佘北55A地块地下停车库规划管理建设,改善佘北社区停车秩序”的微协商活动。除了区政协相关专委会负责人和工作站的委员们外,佘北派出所、松江分局交警支队二大队、佘北社区党委、城建中心、云庭居民区及其物业负责人,以及部分社区居民代表等相关各方,悉数到场。
此次协商,议题虽然聚焦“佘北55A地块地下停车库规划管理建设”,但协商内容的落脚点是改善整个佘北社区的停车秩序。
委员们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逐一发言:
倪斌、马栋兵、王一峰等委员既聚焦具体问题亦关注整体方案,提出合理设置停车位、调整收费标准、建立立体停车库等具体建议,同时呼吁要联合各方力量、优化工作机制,系统规划佘北地区交通体系。
王帅委员注意到,很多居民出行都喜欢开车,原因是区域内公共交通不足。他建议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调研,进一步优化公交系统。
计红清委员则建议,借鉴市区停车管理经验,探索开发小区共享停车,并对提供共享车位的小区业主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
常姗委员建议对临时、长时间和过夜停放车辆采取分类管理,提高交通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委员们发言无不切中停车难问题痛点。这与前期扎实的调查研究密不可分——
“佘北社区停车交通管理”协商议题刚刚确立不久,工作站就开展了一场专题微调研活动,邀请镇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深度了解问题。此后,工作站聚焦云庭社区马尾山路段交通、嘉枫、莘泽等社区内部停车等情况,多次开展专题实地调研。
为拓宽视野和思路,工作站委员还曾赴浦东新区高行镇学习考察,借鉴兄弟区在社区治理、停车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就在第一次微协商开展的当天上午,工作站的委员们还考察了马尾山路段交通情况,那里因为一家商场开业,人流量增大,乱停车现象频出。
“2023年以来,针对这一议题,像这样深入一线的协商调研,工作站开展了10余次,参与委员30余人次。”松江区政协委员,佘山镇委员工作站站长、镇党委副书记朱伟杰说,“调研得扎实,问题抓得精准,建言自然经得起考验。”
项目数十,彰显“共治”之力
社区内交通干道和重点路段累计增设295个高精度电子监控设施;新增临时停车区6处;设置机非隔离设施1860米;在电瓶车通行频繁区域增设8处上坡点位;针对待建区域乱停车现象安装10613米围网、花坛等设施;备受关注的佘北大居综合公共交通枢纽正式投入运营……
两年多来,佘北社区针对停车难、停车乱问题的治理,完成数十个项目。佘山镇委员工作站在这些项目落地的过程中,亦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何让建言‘落地’、让协商‘见效’,是贯穿我们履职始终的首要问题。”朱伟杰告诉记者,工作站近年来将成果转化作为对协商成效的有效检验方式,建立协商议事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利用分层报送促转化机制,及时将协商成果同步报送区政协、镇党委、政府及交警部门等相关单位,推动佘北大居交通管理问题具体项目,纳入这些部门的重点工作台账。针对项目的落实,工作站还依托“双周会商”机制,先后开展现场督查;根据动态跟踪“回头看”要求,组织委员开展“体验式调研”,推动交通治理从“纸面建议”转化为“民生实效”。
对一些重点项目,依托“聚智山麓”委员议事协商基地,发挥“荟商量”联盟队伍“智囊团”作用,工作站曾组织委员与交警、社区党委、派出所等部门,以及方松建设投资公司、松江公交公司等相关单位,开展联动式协商座谈,并依托佘北“社区治理合伙人”治理项目,参与嵌入式基层协商。正是通过这些方式,工作站助推包括佘北大居综合公共交通枢纽在内的多个民生实事项目及时落地,大大方便了居民出行。
2024年年初区政协六届三次全会上,工作站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集体提案形式提交“关于推进佘北社区公共区域停车交通管理的建议”,对该问题提出系统性建言。提案得到区、镇两级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不少建议被迅速采纳,该提案也荣获区政协年度优秀提案。
“光靠‘硬管理’还不够,我们还通过‘软引导’,持续提升居民的文明交通意识。”朱伟杰介绍,两年来,工作站坚持结合佘北派出所的“三见警”勤务安排,推动相关巡逻和宣传;通过居民区、物业、社会自媒体等渠道,引导居民自治共治,避免矛盾升级;联合多方力量,开展交通文明宣传,如张贴海报、微信群提醒等,营造文明停车的氛围。
在各方“软硬兼施”的努力下,区域交通的改善显而易见:从2024年6月到今年4月,佘北社区几条重点道路交通秩序类警情明显下降,如陆宝山路(石头浜—勋业东路),警情下降71.4%;华莹山路和马尾山路更是实现了零警情。
“聚焦民生实事,深化协商互动。”朱伟杰表示,近年来,佘山镇委员工作站着力精选协商议题,把委员的专业优势与社区需求进行“供需匹配”;注重搭建协商平台、强化调研实效,充分发挥委员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在真情服务群众中广泛凝聚共识,真正实现服务民生“零距离”。下一步,工作站将继续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深化拓展“山言良语·荟商量”工作品牌内涵和外延,以高质量履职实践为推动区、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