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协商民主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浦东新区政协助推青少年协商民主教育实践走深走实
图为实践课现场 浦东政协供图
一场生动的协商民主实践教学活动日前在浦东新区政协委员协商活动中心开展。20名小学五年级学生走进实践基地,参与了《我们也是小委员》协商民主场馆实践课。
初识“提案”:
探秘民主桥梁,揭开“提案”面纱
“红领巾幸福观察员”顾添祺同学分享了参与协商民主活动的体会。他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发现小学生也能当好“小委员”,通过观察记录身边问题、撰写模拟政协提案并勇敢表达,就是在参与“民主”、践行“当家作主”。
学生们围绕“衣食住行”关键词开展实践,他们在协商活动中心学习分析老年餐食保障提案、儿童友好车厢设计提案等典型案例,通过梳理提案结构,初步掌握了“标题明确、标注提案人、说明问题、提出方案”等核心要素,构建起对提案工作的基础认知框架。
眼观生活:
捕捉真实问题,践行责任担当
各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深入讨论,聚焦现实问题形成提案思路:“衣”组关注旧衣物回收体系不完善问题,“食”组提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治理需求,“住”组探讨小区宠物粪便清理管理问题,“行”组分析地铁早高峰运力优化议题。这些基于真实生活观察的议题,体现了青少年对社会治理的关注与责任感,为提案撰写提供了丰富素材。
巧思建议:
解锁落地密码,学习“提案”妙招
在提案指导环节,梅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范圳莉引导学生回顾观察员顾添祺主动调研、收集意见、实地考察等做法,为最终模拟政协提案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区政协委员、建平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徐佳芸现场进行专业指导,提出“幸福观察三法宝”——放大镜、笔记本和小话筒,即通过细致观察、记录分析、收集表达意见,在实践中提升调研能力。针对提案撰写,她提出三个“幸福密码”:一是让建议站在大家的立场上,覆盖面“大一点”,通过数据和案例说明问题普遍性;二是给建议找个“热度小帮手”,关注度“高一点”,与政府工作的中心热点相结合;三是把建议拆成简单易行的小步骤,操作性“实一点”,明确谁来做、具体怎么做以及谁来配合。
在委员点拨下,学生们现场制定调研计划:“衣”组设计《旧衣去向调查表》准备开展社区调研,“住”组计划绘制“遛狗便便问题地图”,“行”组拟进行地铁客流数据统计。这些实践计划展现了学生将理论认知转化为行动方案的能力,彰显了协商民主实践教学取得初步成效。
此次协商民主场馆实践课,推动学生实现从“提案小听众”到“民主小委员”的角色转变。通过“三法宝”“小密码”等实践方法的传授,协商民主的理念已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种子,培育了“建言有我、治理有我”的责任意识。
课后,学生们将开始模拟政协提案撰写工作。这一系列实践探索体现了青少年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是协商民主事业在青少年群体中生根发芽的生动体现。
本轮青少年协商民主馆校课程由区政协教卫体委、提案委与区教育局指导,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与政协委员协商活动中心协同实施,实现了高中、初中、小学学段全覆盖,课堂学习与场馆实践校内外相融合,思政教师与政协委员双师课堂齐助力,为深化青少年协商民主实践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