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区域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静安区白领驿家政协委员工作站开展专题协商活动
互联网优质内容是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为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营造良好行业生态,更好弘扬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营造良好行业生态,提升产业能级,7月15日,《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简称“沪九条”)出台,明确九条扶持政策,涉及资金激励、人才政策、场景建设等方面。
“‘沪九条’给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如何锚定政策核心至关重要。”白领驿家政协委员工作站负责人,上海静安区白领驿家新兴领域党建促进中心党支部书记、理事长潘侃表示,在专题协商活动前期调研中发现,相关政策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差”。“开展场景化政策推送、建立动态政策效能反馈机制、构建精准化服务矩阵等,应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与会互联网企业代表在发言中表达了对于搭建供需对接桥梁的期待。石门二路街道网络自媒体行业党支部书记孔晓峰建议,开展自媒体行业规范化培训,引导创作者传播正能量,形成传播矩阵以扩大影响力;上海智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黄洁立针对企业面临的流量困境与商业化挑战,提出希望在AI、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培训和赋能中有相关政策强化支持,同时建议推动线上流量向线下活动转化,强化优质企业间的合作;大宁德必园区经理张尊聚焦人力资源成本压力,建议建设人才公寓、打造人才空间,减轻企业用人成本负担。
市、区两级政协委员结合自身领域经验,围绕企业痛点与政策落地,多维度破解发展难题提出专业建议。
中超联赛委员、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玉霞认为,应针对企业面临的人力成本高,人才面临的社保、房租等现实痛点问题,研究出台实实在在的帮扶政策,吸引更多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企业、人才集聚。
“沪九条”提出,支持黄浦区、杨浦区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引领力的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为何依托黄浦和杨浦打造集聚区?意在匹配两区现有核心产业和头部平台的综合优势,为政策落地和集聚区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奠定基础,进而更好发挥政策示范和溢出效应。”会前,静安区政协委员,新华社上海分社党组成员、常务副总编杨金志专门调研搜集了黄浦和杨浦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参考相关实践经验,建议成立工作专班,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产业集聚空间,提供集成式、高效率的“放管服务”措施。
静安区政协委员、静安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陈卫慧建议,搭建常态化沟通平台,举办产业、行业沙龙等活动,畅通企业诉求直通渠道;开展“职业体验日”,以换位思考提升服务精准度;探索将“好政策、好做法”首发、首播权限优先赋予优质创作者,实现政企双向赋能、共促繁荣。区政协委员、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陈宝莲从社会组织视角出发,认为应优化平台规范制度,打通官方认定与平台认证渠道,强化平台行业自律作用,并建议成立区级互联网行业发展协会,制定行业准则、建立共享资源库。静安区政协委员,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静安工作站站长、党支部书记娄晓祯建议,打造IP矩阵以营造创新氛围,并建立行业评审体系;引导网络创作者优化内容,宣传社会治理典型案例,传播正能量。
“要特别重视行业生态构建。”静安区政协委员、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持人陶淳建议,连接互联网创作者人才与相关产业、场景“资源包”等搭建资源共享及公共技术平台;依据“沪九条”精神为创作者提供职业发展指引;规范自媒体传播标准并优化相关政策。
座谈中,静安区委网信办系统梳理静安区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精准解读“沪九条”政策核心方向,为企业对接政策红利锚定坐标。针对企业诉求与委员建议,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商务委现场作出回应:后续将推动互联网内容创作与商业深度融合,以优质内容赋能商圈活力提升;依托静安在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领域的集聚优势,构建支撑体系,助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将强化党建引领,统筹协调各方资源,通过组建行业协会、举办圆桌会议与资源对接会等形式,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确保扶持政策精准对接优质项目与企业需求,实现从“政策上门”到“服务落地”的有效转化。
静安区政协副主席陈琦华表示,静安区服务企业、汇聚力量的行动不会止步,将以更开放姿态、更务实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互联网企业在静安实现更好发展。推动“沪九条”在静安落实,政府部门应更主动作为,并加强与相关社会组织的联动,积极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通过举办优质创作者沙龙等促进政策与需求精准对接。
潘侃表示,白领驿家将聚焦互联网行业政策落地与服务优化,组建政策宣讲团,制作简明“政策对照表”通过短视频精准推送。还将整合社团资源,常态化开展课程赋能,并搭建资源对接平台,促进企业跨界交流与协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