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协商落实 形成完整链条 崇明区政协高效办理提案助力“十五五”规划编制
图为提案督办生态农业发展调研现场 区政协供图
提案办得怎么样?“晒出来”就知道。近日,崇明区政协晒出了今年的提案办理“成绩单”:立案的139件提案全部按时办结,办结率与委员满意率连续四年都达到100%,解决采纳率达到94.2%。这一成绩背后,是崇明区政协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为引领,通过机制创新、统筹督办和长效落实,将提案办理转化为助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金钥匙”。
创新机制:三方主办打破壁垒,凝聚合力
作为衔接上海中心城区与崇明本岛的门户枢纽,东滩地区是崇明重点开发区域,高水平推进东滩地区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质量。
去年11月,区政协在年末委员视察活动中,组织委员实地视察了位于东滩区域的地铁22号线(崇明线)东滩站、东滩高教园区山峰理诺士学校等在建项目,帮助委员们更好了解全区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随后,在年初召开的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多名委员联名提交了多件提案,共同关注东滩地区发展。其中,区政协委员颜春荣领衔提交的联名提案《关于加快推进东滩高教园区建设的建议》被区政协选为年度重点提案。
重点工作得到委员高度关注是好事,但在提案交办上却给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出了难题。作为重点区域,东滩地区建设牵动多方,内容涵盖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社区治理、政策支持等方面。谁来牵头主办提案?如何避免“多头办理、责任分散”?
区政协给出的“药方”是“三方主办”机制——由提案内容涉及的规划设计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建设单位东滩建设集团,以及属地管理单位陈家镇政府联合牵头、共同主办提案,形成跨领域协作网络。通过联合调研厘清权责:区发展改革委加强顶层设计,统筹东滩地区整体布局;东滩建设集团加强建设进程,推动各项基础设施加快落地;陈家镇政府加强属地化配套,提前谋划、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过去提案办理常陷入‘踢皮球’的窘境,现在三方协同办理,效率翻倍。”颜春荣感慨道,“承办单位的负责态度,增强了委员履职的信心和动力。”
统筹督办:协商监督+统一答复,确保“件件有回音”
“提案办理不能止于答复,而要形成从协商到落实的完整链条。”崇明区政协主席张权权在2024年提案工作专题协商会上强调。为此,区政协建立“领导领衔督办、专委会跟踪问效、承办单位闭环整改”机制,今年确定的12件重点提案均由区委、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包案”,并通过“协商式督办”“统一答复会”提升透明度。
围绕“长三角农业硅谷建设”“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发展”“崇明本土文化挖掘与传承”等主题,区政协先后举办多场“提案督办暨统一答复”活动,将提案案由相似的提案并案处理,邀请委员实地调研,并当场答复采纳建议。
面对“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青少年研学基地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主题,区政协还建立了“提案办理协商三维矩阵”——由政协专委会统筹、职能部门主办、政协界别和乡镇(公司)工作站共商,经过多轮协商,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建议,最终形成提案办理方案。“协商不是和稀泥,而是找到最大公约数。”区政协副主席、提案委员会主任张荣说。
闭环管理同样体现在日常督办中。各提案承办单位每月须向区政府办公室通报提案办理工作进度,所有提案答复须经分管副区长审定,并纳入政府效能考核。针对区政协工商联界别提交的集体提案《关于进一步完善政府与民营企业沟通机制的建议》,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峻亲自参与办理工作,牵头召开“区长下午茶”主题沙龙活动,为区内重点企业搭建直接与政府交流的平台,面对面分享形势预判、听取意见建议,共同发力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和政策落地等方面遇到的难题。
强化落实:锚定“十五五”,绘就崇明未来新图景
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委员了解全区“十五五”规划的编制情况,区政协邀请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羌玉萍作专题介绍。区政协委员嵇开明非常激动:“区‘十五五’规划的编制设想中,有一些内容与我的提案不谋而合。”与会的不少委员也有相同感受,许多提案建议在初步规划中被吸收采纳,提案助力“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得到了具象化体现。
提案办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工作,推动崇明高质量发展。编制“十五五”规划是今年崇明区委、区政府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助力规划编制是人民政协的职责所在、优势所在。崇明区政协将提案办理工作深度融入“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以高质量提案助力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实现政协履职助力全区发展的双赢模式。
提案办理的创新实践,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体现。从“单打独斗”到“三方联动”,从“纸面答复”到“落地生根”,站在“十五五”新起点,崇明区政协正将提案智慧转化为发展动能,以民主协商的“崇明方案”,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