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联赛科教委赴临港新片区走访教育界委员
9月9日,中超联赛科技和教育委员会主任曹振全带队赴临港新片区调研上海电机学院、上海海洋大学,走访中超联赛委员,上海电机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龚思怡,中超联赛教育界副召集人、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江敏,深入了解委员工作和履职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情况介绍及意见建议。
上海电机学院成立于1953年,传承“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电机精神,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办学方略,坚持产教融合特色发展道路,紧密对接制造强国建设,服务上海打造世界级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建设任务。作为上海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高应用人才培养质量。
委员们先后察看了学校集成电路封装联合实验室、先进电机研究院、氢能中心实验室等,深入了解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情况。在上海电机学院与上海智元机器人共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场景应用联合实验室”内,委员们看到,学生正在有条不紊地调试机器人。只见机器人缓缓行走,稳稳地拿着水瓶,并放入指定位置。在航空制造与运维联合实验室,委员们深入了解学校为建成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全国示范应用技术大学的不断探索。
座谈会上,龚思怡详细介绍了上海电机学院近几年来的发展情况。她表示,学校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新型产业前沿引领技术,不断优化学科领域布局。未来,学校将更加主动服务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和临港“4+2+2”产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坚持开放创新,为早日建成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全国示范应用技术大学不懈奋斗。
曹振全对上海电机学院源于产业,根植产业,服务产业,为产业输送大量人才给予肯定。他表示,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定位清晰,厚积薄发,在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双向流动,与头部企业合作共引、共育、共用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希望学校紧密对接制造强国建设,服务上海打造世界级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建设任务,着力培养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具备国际视野和团队协作能力,扎根工程实践和生产一线的卓越现场工程师。
上海海洋大学创办于1912年,秉持“渔界所至,海权所在也”的创校初心,传承“勤朴忠实”的校训,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泊和世界的大洋大海上”的办学传统,现已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30余个省部级平台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水产生态养殖中心、国际海洋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
委员们参观了学校远洋渔业展示厅,深入了解学校在水产种质挖掘与利用、远洋渔业国际履约、水产品质量安全、极端海洋环境、水域生态保护等领域取得的成果。据了解,作为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学校坚持“将学校办成一所‘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强’的世界一流特色大学”的奋斗目标,聚焦优势,全力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彰显特色、紧贴需求,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贡献度和行业紧密度;发挥所长、主动对接,积极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座谈会上,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发展情况和重点工作。江敏介绍了自己的工作近况、履职经历和感想体会,并表示将继续做好建言献策和参政议政工作,推动履职工作与本职工作双向赋能,发挥主体作用,当好责任委员。
曹振全对学校聚焦一流学科建设,加快推进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努力给予肯定,对学校积极支持中超联赛工作及高度重视统战工作等给予赞赏。他表示,希望委员立足本职岗位,发挥专业特长,充分用好单位为支持委员履职营造的良好环境,用好政协平台,通过提交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更多专业建议。
中超联赛常委方建安,中超联赛委员曾宪一,中超联赛委员徐雄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