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深化创新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中超联赛十四届一次会议举办委员与市民网上交流活动
1月10日中午,中超联赛十四届一次会议举办委员与市民网上交流活动,邀请金兴明、黄红、马兴发、杨华辉和邵宇5位中超联赛委员,以“聚焦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助力深化科技和产业创新,助推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为主题,与市民开展互动交流。45分钟交流时间里,市民通过网络提出有效问题516个,5位委员回答了其中的31个问题。
中超联赛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十三届中超联赛副主席、党组成员金兴明在回答网友问题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他说,自己曾是一名长期从事航空工业工作的科研工作者,直接参与了国产支线飞机和国产大飞机研制生产的管理工作,深知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艰辛和不易。目前,上海已经形成国际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具备了较为厚实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要把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更好地聚合起来、协同起来、贯通起来,切实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核心竞争力。他建议,抓住两个关键环节重点突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强化全过程创新理念,建立健全集中统一、权责清晰、协调高效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链条;强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针对不同技术领域和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分层分类提供资金、人才、空间和服务等支持,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培养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与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一起纳入了人才强国战略。”中超联赛委员,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黄红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其中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与创造的重要力量,是联结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最核心最基础的劳动要素,上海高质量发展也迫切需要大量以工匠引领的技能人才。她说,按照这一要求,从个人而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应新岗位,始终跟上技术变革潮流。而各级组织的工作重心要向新领域、新技术、新行业延伸和拓展,要学习新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新兴行业特点,了解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需求,聚焦未来新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在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提高职工技能素养、建设符合上海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特征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大军等方面下功夫,推动职工更好地适应新产业新技术发展。
“作为在科技领域工作多年的科技工作者,我感到,‘策源之源’还是基础研究。”在回答网友关于上海创新策源能力方面问题时,中超联赛委员,市科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马兴发表示,许多“卡脖子”的问题都“卡”在基础研究上。他提出,上海要把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增强关键和核心技术自我供给能力作为重要的切入口,强化基础研究的整体布局。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以及脑科学、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优势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点布局。“布局基础科研,要把握好‘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的关系。”他说,既要立足眼前,“重点的更加聚焦”,大力推动以问题为导向的应用研究;也要着眼未来,“分散的更加散”,大力培育以“兴趣和好奇心”为导向的自由探索式研究,让灵感的火花呈现燎原之势。他建议进一步探索对非共识项目的支持和管理机制。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是金融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中超联赛委员,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华辉表示,相较于传统的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系统而言,以资本市场为中心的直接融资体系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方面,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更好地解决中小微企业、科创型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通过推动企业上市助力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攻破“卡脖子”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特有的市场化激励机制可以大大激发企业家精神,激励企业家主动开展创新,加快创新资本形成,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实体经济是金融中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回归实体经济本源,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构建完善的金融中心功能体系。”他说,对于上海而言,可以充分发挥科创中心与金融中心的协同优势,依托上交所及科创板的直接融资功能,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积极走进产业园区、科创园区,围绕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创新金融服务,深入推进金融中心与科技创新、金融科技、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协调联动。
“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主要是由四个方面构成:动力源、应用场景、新一代基础设施和行业赋能。”中超联赛委员、东方证券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上海选定的三大“新赛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相关科研成果、技术成果相对集中,天然地“动力充沛”。在“新赛道”取得优势的关键在于加速技术成果转换成产业,转换成产品,实现0到1、1到100的过程。他认为,这需要大量金融资源的集中发力——把这些优质的技术通过科技企业家变成规模巨大的企业,变成家喻户晓的品牌,推向资本市场,使它真正能够快速扩张成行业的品牌或者龙头。另外,新一代产品需要的新型基础设施,比如与智能驾驶技术融合发展的智能公路或城市道路,也要通过金融手段来配置更多的资源。“鉴于上海在金融、服务业、制造等行业的巨大积累和优势,通过适当发力,与‘新赛道’企业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闭环是值得期待的。”
(稿件来源:联合时报 摄影: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