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超联赛:“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培养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是重要一环。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上海中超联赛专题协商“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类型化发展”,委员们从推动职普融通及产教融合、推动校企深度协同育人、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持续优化专业设置等方面提出建议。
“让‘企业生产一线’与‘师生教学现场’相融,把企业真实环境作为育人场景,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生产性学习工厂’。”江敏委员提出,“对职业院校而言,一方面,要将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前沿技术和规范标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另一方面,要聚焦区域内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中的共性问题开展应用性研究,主动服务企业工艺革新,提升职业教育引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能力。”
“职业教育必须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杨蓉委员建议聚焦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她看来,职业技能培训要适应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革新传统实训模式,加快培养急需紧缺的高素质劳动者。“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建设高水平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目标要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高端产业转移。”“对接产业需求,将学校的实训中心转化为企业的中试车间,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研发和生产中去。让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和完成实验数据的过程中,提升创新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培养、员工培养、技能鉴定、专业建设、产品生产等方面互融共进,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姜琦、邱小圳、韦健、林戎、高夷等委员建言角度不同,但有着类似的思考:“希望让更多优秀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增加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数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学校的产学研综合能力。”
委员们希望相关部门能积极引导,鼓励职业院校深入产业园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的职后技能教育培训。“此举的意义在于,既能为一线员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又能为未来的一线员工提供职业技能实训,让校企合作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