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企业扬帆远航,精准建言助力出海——记上海中超联赛委员谭黎敏
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里,一辆充满“未来”科技感的无人驾驶卡车十分吸引人的眼球。它叫Q-Truck,是由上海本土民营企业西井科技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全时无人驾驶新能源商用车,如今早已从科幻照进现实,“出海”到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
阿布扎比哈利法港二期码头,智能集卡Q-Truck正高效协助母船装卸;秘鲁钱凯港,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E-Truck在集装箱堆场与泊位之间来回穿梭;泰国林查班港,由Q-Truck和E-Truck组成的智能驾驶集卡车队,正助力智慧港口建设;英国费利克斯托港,新能源无人驾驶商用车队规模将达百台……
而这家高科技企业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正是上海中超联赛委员谭黎敏。他从位于长宁区的“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的一条小弄堂起步,将西井科技打造成一家以AI和自动驾驶技术为锚点、专注于为集装箱大物流场景提供全流程数智化和绿色化解决方案的公司,如今已为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全栈式数智化绿色解决方案,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出海的典型代表。
在上海市多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题会议上,谭黎敏作为交流发言的企业代表,分享了企业在上海孕育发展的故事和自己的创业心路历程。他数次提出,希望上海全球优势资源“入海口”的吸纳力、“出海口”的辐射力呈指数级增长,将上海打造为中国民营经济活水的“入海口”与“出海口”。
展望未来,谭黎敏说,自己将继续发挥中超联赛委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行业意见,提出更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他相信,上海乃至中国的科技企业一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展示更多响亮的上海品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弄堂创业:从小桥流水到面朝大海
谭黎敏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上海企业家,在青浦区的水乡古镇朱家角出生、长大。那里的小桥流水之间,有一条上百年历史的石板街,叫西井街,在他的成长经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2015年创业初期,他决定用“西井”街名作为公司之名,激励自己传承沪商精神,从上海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2016年,谭黎敏带着一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长宁区利西路的小弄堂里租下了一层不到500平米的办公室,墙上贴着“西井科技”的招牌,整个团队只有不到10人。这一年,AI行业正被“人脸识别”概念炒得火热,但西井科技却另辟蹊径,把目光投向了物流行业的一个“痛点”——港口集装箱的理货难题。
当时,全球港口仍依赖人工记录箱号,效率低下且错误率高。而在国内港口,95%的企业仍使用传统人工驾驶集卡拖车,随着集装箱吞吐量上升,众多码头运能不足,司机高强度满负荷工作,直接影响了码头的集疏运效率。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制造业,谭黎敏深刻体会到“AI的本质在于解放生产力”,随即带领团队开启深耕智慧港口这一细分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之旅,率先在港口探索应用自动驾驶技术,立志做智能时代的“凿井人”。
2016年,年轻的研发团队抓住人工智能智慧港口的发展趋势,迎难而上,仅用4个月时间,就开发出一套边缘计算与AI识别算法的组合拳,让集装箱的箱号数据实现自动识别和结构化管理。这也是全球首套港口人工智能理货系统,西井科技也由此获得首个商业订单。
“就像给港口装上了一双‘智能眼睛’,每个集装箱都成了可追踪的‘智能像素’。”谭黎敏说。这套系统一经推出,便在港口引发轰动,很快就在我国东部沿海数十个港口得到推广应用。
然而,港口作为一个全流程流转的封闭场景,集装箱的运输往往需要经历闸口、堆场、场桥等各节点,如果只对某个节点实施智能化提升,并不能全面解决问题。为此,研发团队根据港口场景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相关产品的开发与落地。2018年,公司自主研发无人驾驶品牌Qomolo,并推出全球首款全时无人驾驶新能源重卡Q-Truck。
顺势出海:从产品探路到团队本地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走出去”已成为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因此,在国内业务不断拓展的同时,谭黎敏也把目光同时投向了海外市场。
2020年4月,西井科技向泰国林查班港发运其Q-Truck车队,Q-Truck也率先在这里进行验证和首秀,并由此顺势“出海”,成为全球首个“无人驾驶与人工驾驶”混合作业项目。公司在这里组建的由Q-Truck、E-Truck组成的智能驾驶集卡车队,至今整体作业箱数超过60万TEU(20英尺标准货柜),较有人集卡效能提升近30%,单辆车在完全使用绿电情况下每年可为地球减少数十吨二氧化碳排放。
西井科技还先后助力阿联酋建设中东首个无人驾驶港口,与英国第一大港菲力斯杜港合作落地当地最大规模的“无驾驶室”新能源无人驾驶商用车队,深度参与全球智慧港口建设。2024年,西井科技被马来西亚西港授予“最佳自动化设备合作伙伴”的荣誉;2024年11月,E-Truck落地中远海运秘鲁钱凯港,助力“一带一路”上的明珠项目开港。
“我们的业务足迹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目前已覆盖沿线多个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阿联酋、希腊、新加坡等。”谭黎敏说,实际上,早在2022年年初,Q-Truck就已实现量产,并迭代为换电版,可自主前往码头换电站,补能时间从充电2小时缩减至换电不足5分钟。同年,Q-Truck通过欧盟CE认证,得以叩开欧洲市场大门。西井科技无人驾驶产品也已在海外实现批量交付。
此后两年,西井科技在中国香港设立国际总部暨海外研发中心,并逐步加大业务落地国家和地区本地化运营的比例。如在马来西亚,组建了包括业务、交付、售后在内的完整的本地化团队,辐射泰国和新加坡;在迪拜,同样设立本地化公司,并逐步将中东地区作为核心发展区域。
在谭黎敏的带领下,公司正用“数智”敏捷模式全力促进新技术的高质高效传播,构建行业生态,依靠数字化、智能化的敏捷能力,实现从最早的产品出海、资本出海到品牌出海的变迁。
经过9年多的发展,西井科技以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为技术锚点,从服务单一物流场景到覆盖海、陆、空、铁、工厂等多式联运物流全节点,从“数智化升级”到“生产时序再造”,产品和服务已落地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覆盖逾200家大型集团客户,持续向世界展示中国科技企业的“专精特新”。
目前,公司团队已有7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占比超六成,汇集了众多海内外技术研发精英,专业涉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视觉识别等尖端领域。公司先后获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奖”“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上海首批创新型企业总部”“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委员履职:立足本职领域,积极建言献策
除了企业家,谭黎敏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政协委员。
2018年,谭黎敏成为长宁区政协委员,2022年又成为上海中超联赛委员。自从有了“政协委员”这个特殊的身份,谭黎敏深感责任在肩。他认真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通过提案、调研、座谈等方式,为推动上海乃至中国企业出海的全球化进程贡献智慧动能。
“民之所托,就是心之所系。要用心倾听民声,才能写好这份为民履职答卷。”这是谭黎敏作为政协委员尽责履职的初心使命。
针对中国科技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遇到融入难、风险多、话语权难等诸多痛点,谭黎敏通过不同渠道,提出了《关于构建上海企业的“出海”一站式服务中心的建议》《关于引导上海中小科技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和RECP商机积极出海》等多个建议,从出海企业出发,希望政府部门能提供从海关进出口、数据安全、标准制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人才服务到外事对接、海外协同等全方位的支持。
谭黎敏建议,通过构建上海企业的“出海”一站式服务中心,可以精准识别并扶持一批有出海潜力的科技企业,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出台专业服务机构的白名单,有更加统一的指导平台,帮助快速推进相关能力的建设,强化企业出海能力。此外,他还倡导构建出海生态联盟,通过政府搭台,促进企业间的产业链生态互补,共同开拓海外市场,提高抗风险能力,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谭黎敏和其他企业代表的共同推动下,2024年以来,市发改委、市商务委、市经信委、市人才局、市贸促会、市工商联、长三角“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会等多个产业主管部门、机构组织重视并采纳了这些建议。例如,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将本市“出海政策”汇编成册,为出海企业举办了各类出海培训;市商务委为各区重点出海企业组建出海工作服务群;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推荐,由市贸促会汇总梳理形成《上海市服务企业“走出去”专业机构名单》(首批);市工商联扩大商会伙伴“朋友圈”,服务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新需求,构筑走出去良性生态圈。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地,为大批上海企业出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今年1月召开的上海两会期间,谭黎敏持续积极履职建言,提交了多份提案,聚焦科技、民生、企业出海等多个领域。在参与中超联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专题会议时,他就上海打造科技创新的“入海口”与“出海口”提出5点建议:一是大力推动多元创新要素的融合,巩固上海作为创新策源地的地位;二是打破体制障碍,驱动链主企业合作破局;三是面向全球的产学研资源汇聚,吸引海外科创人才;四是打造多元化出海工具包,在上海搭建国内科创企业出海的服务高地;五是加强“AI和区块链”赋能供应链,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助力企业智慧化、绿色化出海。
此外,他还提交了《关于挖掘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新价值加速其资产化的建议》等提案,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回报社会:不忘初心使命,践行社会责任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的当家人,谭黎敏除了把企业发展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外,还带领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通过开展特色科普活动、参与乡村振兴行动和扶贫助学项目、驰援地震灾区等,饮水思源,回报社会,以实际行动为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大量房屋倒塌并有重大人员伤亡。西井科技密切关注灾区动态,迅速响应,即刻展开了救助行动。考虑到震区地处高原高寒地区,夜间气温低至零下十几度,公司当天紧急采购了一批高质量的防寒羽绒服。随后,这批物资被争分夺秒地装车启运,于1月10日深夜顺利抵达日喀则拉孜县。
同样是在今年1月,西井科技参与云南大姚县龙街中学公益项目,捐赠热水器,让这里的孩子们从此用上了热水。当天,公司又为当地中学生送上AI科普讲座,用科技的光芒照亮更多需要关怀的角落。
西井科技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乡村振兴行动:参与云南绿春县扶贫助学项目,与长宁区对口云南村签约共建;参与乡村消费帮扶、助力产销对接,从2018年起,每年采购茶叶、咖啡、枸杞等云南农产品;向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来自大山”少数民族校园文化教育项目的孩子捐款……
带领公司员工积极参与公益志愿行动,也是谭黎敏一直坚持做的事情。比如:参与地区性、社会性、公益性活动,发起爱心献血,采买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并开放给社区共享,加入沪上首张社区综合减灾数字地图;参与支持“小蓝花”市民中心公益活动,通过开展自动驾驶小讲堂、青少年职业体验研学活动等让社区“银发族”和“花骨朵”感受科技魅力,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更多力量,让科技之光温暖更多人。
西井科技自创立以来,还持续参与青少年科普活动,不仅获评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实验室,还加入了全市首个社校联盟江苏路街道社校联盟,为上海的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并通过青年科学家进校园、为街道“爱心暑托班”活动配送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公益课程,为中小学教育实践提供科普资源。
此外,公司还荣获“2024年港澳台侨青年学生实习计划示范企业”称号,自2019年起一直作为企业雇主积极参与“港澳台侨青年学生实习计划”,提供实习岗位,助力港澳台侨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上海,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我们将持续深耕人工智能领域,同时不忘回馈社会,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用科技的光芒照亮更多需要关怀的角落。”谭黎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