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足用好上海红色文化资源
用足用好本市红色文化资源是一项长期课题,是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光荣传统,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激发强大精神力量的重要举措。2019年,按照中超联赛统一部署,中超联赛文史资料委员会围绕“用足用好本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课题调研,先后前往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解放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和刘长胜故居暨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等10余处红色文化旧址、场馆等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10多次座谈会,听取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单位和相关党史专家的意见建议,并赴江苏、陕西、重庆、安徽等地学习考察。在此基础上,经过总结、分析,形成了调研报告,提出相关建言。
一、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本市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工作成效明显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红色文化资源家底基本摸清
从2009年年底开始,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本市市、区两级党史部门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完成了上海市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本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家底。根据普查结果,本市革命遗址共657处,其中留存440处、损毁217处。同时,经过九年的精心调查和研究,由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牵头的“上海红色历史纪念地遗址发掘项目”已基本完成。该项目以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时间范围,以今日上海全境为空间范围,对红色历史纪念地遗址进行调查统计,现已认定的共有1020处。
红色文化资源保护重点项目有力推进
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时,有力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重点项目。中共一大纪念馆筹建工程深入推进,建立了市委书记李强任组长的纪念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大统筹领导、协调推进的力度。目前,项目选址和概念设计已完成,正按建党百年开馆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抓好建筑工程和展陈设计,保证按期推进。同时,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近两年还先后启动对陈望道旧居、团中央机关旧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共六大以后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彭湃烈士在沪革命活动地点)、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等一批具有重要价值旧址的保护修缮工作,还原历史风貌,提升教育功能,其中陈望道旧居、团中央机关旧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已完成修缮并向社会开放。
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工作不断加强
2018年,中共一大会址接待人次达到146.6万,较2017年增长约76%。2019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许多新老党员纷纷在此举行入党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言活动。全市各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围绕党的诞生地进行课程研发,开设专题教育课程。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委党校等探索利用中共一大会址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史现场教学,红色现场教学点教育培训功能建设已被纳入《2018-2022年上海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日趋活跃
充分发挥中共党史的“教科书”“营养剂”作用,深入开展建党历史研究和党创建时期思想理论、组织发展、制度形成研究。成功举办由嘉兴、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地参加的首届“初心论坛”,研究初心使命的当代价值、实践要求,交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成功经验,配合开展主题教育。连续三年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上海”学术研讨会。全力推进以党的创建、党的建设和共产党人精神风貌为研究重点的资料、专著出版,《上海党史资料汇编(1920-1949)》已于2018年年底出版,《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等一批党史研究著作也在紧锣密鼓编撰中。
红色文化资源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通过电视、展览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的诞生地和建党精神,推动“党的诞生地文艺创作工程”向纵深发展,引起良好社会反响。
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虽然成效明显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红色文化资源发掘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经过多年努力,本市红色文化资源家底已经基本摸清,但仍有部分红色文化旧址还未找到。比如,党的四届三中全会举行地、新四军在上海多处重要联络点还未具体确定,许多革命先辈赴法勤工俭学出发地还未最终确定,各民主党派在上海活动地还需更深入地发掘。
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
上海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方面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红色文化旧址在城市更新中消失,不能不令人遗憾。比如,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青海路善庆坊(后青海路19弄)21号和小沙渡路遵义里(后西康路24弄)11号,曾经是中共中央在租界里的“红色堡垒”,在城市更新中消失了。同时,不少红色文化旧址现作为民居使用,超负荷使用、消防隐患等问题影响着这些历史建筑的安全和寿命。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力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既涉及理论问题也涉及实践问题,既涉及全局问题又涉及重点问题,只有进一步深化全方位的研究,才能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指导、政策辅导、路径引导。从目前来看,本市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力量还需进一步加强,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比如,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的组织脉络、重要人物、重要活动及地点等有待于深入研究。
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对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见人、见史、见精神”新时代价值挖掘远远不够,比较局限地定位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示机构和参观景点,主要停留在一般的参观讲解上,总结提炼、内涵拓展较少。教育形式单一,情景式、体验式、融入式教育少等。
红色文化资源传播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总体上看,本市红色文化资源点多量广,红色文化资源高地态势正在形成,但离全国一流品牌影响力还有距离,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由于行政隶属关系、产权性质不同等因素,本市红色文化旧址遗址之间的内在串联、红色文化主题场馆的协同联动较少,红色文化资源“菜单多、套餐少”,综合效应未充分发挥。比如在文旅结合方面,经典的红色旅游线路不多,缺少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三、用足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议
用足用好本市红色文化资源,要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以打造建党历史资源高地、建党精神研究高地、建党故事传播高地为抓手,增强品牌意识,抓好顶层设计,整合相关资源,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上海成为彰显建党初心、弘扬建党精神的党员“朝圣地”和红色底蕴十分鲜明、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旅游目的地。
提高站位,充分认识用足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用足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对于铭记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建设和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传播党的国际形象的重要意义。
用足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是铭记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举措。用足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就是要通过深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党的光荣历史和伟大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铭记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着力构筑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不断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更好服务全国、带动区域发展。
用足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是建设和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础。用足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就是要发掘我们党最本源、最纯粹的精神灵魂、文化基因和历史根脉,再现真实可感的建党历程,追寻共产党人忠贞无悔的信仰之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正确认知历史中走向未来,从不断弘扬建党精神中开拓前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远保持建党初心和奋斗精神,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用足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是建设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方面。用足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就是要把上海的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使上海城市的文化特质更加凸显、精神品格更加鲜明、人文内涵更加厚实,使“上海文化”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上海更大的贡献。
用足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是传播党的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用足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就是要充分发挥上海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讲好中国共产党建党故事和革命、建设、改革故事,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管用”,更好塑造我们党的国际形象,进一步增进我们党的国际认同,有效扩大我们党的国际影响力。
对标一流,不断提高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能力
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能力是涉及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各个环节的综合能力,包括红色文化资源统筹、发掘、研究、保护、利用、传播等方面的能力。红色文化资源作用的发挥程度有赖于其保护利用能力的大小。用足用好本市红色文化资源需要放眼全国,对照全国一流水平,大力提高保护利用能力,既善于建设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高原”,又善于打造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高峰”,推出具有全国引领性的精品力作。
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资源顶层设计、全市统筹能力。用足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打响本市红色文化资源品牌,首要的是做好顶层设计工作。无论是从党员干部教育还是城市旅游发展角度看,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都要定位于全国一流品牌。为此,要十分注重顶层设计。要加大全市统筹力度,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纳入本市“十四五”发展规划。要在发挥各区积极性的同时,注重发挥市级部门在整体规划、政策制定、标准制订、工作培训、资源整合、旅游线路设计、工作统筹协调方面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资源发掘、研究能力。要开展全市革命文物普查,推进全市革命文物资源信息开放共享,推动全市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数字化建设。要加大对有历史记载但尚未确定的红色文化旧址的研究和查找工作,比如加大对党的四届三中全会会址、新四军在上海重要联络点等旧址的研究和查找力度。要重视对各民主党派在上海活动历史的研究,加强对其重要活动地的发掘工作。要整合跨领域、跨专业研究力量,由市委党史研究室牵头,吸纳组织、宣传、党校、高校、社科研究机构及纪念场馆有关专家,组建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以人物、事件、史料、精神等为重点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开展课题研讨、成果发布、精神宣讲等活动。要持续打造“初心论坛”等全国性研究交流平台,立足我们党百年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实践,深入开展建党精神研究。要汇集更多、更丰富的史料,加强对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研究,深化上海革命史研究。
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能力。要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意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虽然数量不少,但大都具有唯一性,一旦毁坏其损失将难以弥补。要采取更严格的保护措施,规范保护程序,加强社会监督,防止红色文化资源遭到破坏和不当拆除。对于因重要客观原因而无法保存的红色文化资源,要严格论证并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于保护级别较高或保护价值较大但仍为民居的红色文化资源,要有计划地通过置换或协议安置方式,逐步腾空并向社会开放。要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修缮工作,提高专业化修缮水平,坚持修旧如旧,防止保护性破坏。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资源利用能力。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需要讲好其背后的人物、故事和精神,以其触动参观者的心灵,在灵魂深处的对话中教育人、激励人。要在历史故事和革命精神发掘上下功夫;要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资源开放范围。
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资源传播能力。要积极实施“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要积极用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形象表达主题标识,建设一批主题鲜明、内涵深刻、特色明显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要深化对党的初心使命和建党精神的认识,学习先辈的革命精神;要把红色血脉与城市文脉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各个艺术门类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要充分用好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等合作机制,着力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品牌。
突出重点,大力抓好红色文化资源重点项目建设
在系统考虑、整体推进的同时,要聚焦重点项目,以点带面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要结合“一馆五址”工程建设,抓好重点项目推进。
中共一大纪念馆筹建项目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建党百年之时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建议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准确把握纪念馆定位。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共一大纪念馆要立足党的事业发展大局全方位呈现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避免将展陈思路局限于党在上海的主要活动。在时间维度上,既要讲清中共一大召开的情况,又要讲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中国共产党的筹建、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与发展等建党基础。在空间维度上,既要讲清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所开展的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建党等工作,又要讲清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情况、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情况等。二是研究阐释建党精神。按照中央要求,深入开展建党精神研究,阐释建党精神,阐明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谱系的起点,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共同构成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渔阳里革命旧址保护利用项目
渔阳里是《新青年》编辑部所在地,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源头,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第一个共青团组织、第一所干部学校、第一个党领导的工会等都在这里诞生,建党思想、组织、制度等在这里孕育形成,中共一大在这里筹备召开。加强渔阳里革命旧址的保护利用,对于铭记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渔阳里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工作不断推进,在该项目的后续实施过程中,建议在坚持整体保护的前提下,完善三方面措施。一是增挂旧址标牌。要在老渔阳里2号增挂“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旧址”“中共中央局机关旧址”的牌子。同时,在新渔阳里14号增挂“上海学生联合会会所旧址”的牌子,这里曾是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指挥部。二是打通新老渔阳里。要妥善拆除部分建筑,使新老渔阳里相互连通,还原历史建筑群落的本来面貌。三是申请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要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为老渔阳里2号申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中央机关旧址遗址群保护利用项目中共中央驻扎上海长达12年之久(其间曾短暂迁到外地),因而上海留下了众多中共中央机关史迹。据专家考证,除了老渔阳里(今南昌路100弄)2号旧址外,中共中央在沪机关还有云南路447号(今云南中路171-173号)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浙江路清河坊(今浙江中路112号)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联络点旧址等10余处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和中央部门机关旧址遗址。加强对这些旧址遗址的保护利用,可以清晰展示中共中央在上海活动的脉络,生动呈现党在上海活动的历史。今年以来,在市委领导下,相关部门和区正以“一馆五址”为重点,对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等开展修缮和利用工作。
下一阶段工作中,建议从以下三方面予以完善。一是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为更好保护中共中央机关旧址,要创造条件逐步将生活在旧址里的居民搬迁。而在完成搬迁前,要从保护主体、保护权责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落实责任,做好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因地制宜设置醒目标志。中共中央机关遗址因原建筑不存,易被人们遗忘,相关部门和区要抓紧抢救、整理其文字资料和照片,形成较为完整而详尽的档案,使之永不湮没。同时,要给遗址设置醒目的纪念标志,并标注二维码,让参观者通过手机就能了解该处遗址的相关情况。三是依托优势发展红色旅游。要推出“探寻早期中共中央机关史迹旅游线”,由熟悉相关历史的导游进行讲解,并提供《在沪中共中央机关史迹地图》《在沪中共中央机关史迹介绍(画册)》《在沪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建筑风貌(手工艺品)》等,让旅游者重睹中共党史和现代革命风云。
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活动旧址保护利用项目
在革命斗争年代,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发展党员、争取群众,为党的斗争做了大量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解放上海前夕,中共上海地下组织为解放军丹阳集训提供了完整、翔实的上海城市资料,并动员上海各界积极开展保护城市的斗争,确保上海解放过程中未发生停水停电情况,城市设施基本没有遭到破坏。因而,加强对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活动历史的研究及其活动地点的发掘和保护利用,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市静安区依托刘长胜故居建立的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是目前上海唯一一处反映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情况的陈列馆(纪念馆),2004年正式向社会开放,并开展了史料征集、研究和宣传工作。
下一步,建议加强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史料征集和研究。要由相关部门牵头,整合党史研究机构、工会组织及相关纪念场馆等保存的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料,加大研究和利用力度。同时,对于曾经参与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的在世人员及其后代,要抓紧开展口述历史采访工作,抢救历史资料。二是加强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活动地点的发掘。要根据史料考证和相关人员口述线索,查找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活动地,并开展文物保护单位认定和文物申报工作。三是强化相关场馆人员保障。要为刘长胜故居暨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等配备必要的人员编制并提高工资待遇,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自豪感和责任心。同时,要建立完善志愿者讲解员队伍。
市级上海解放纪念馆扩建项目
上海解放是上海城市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目前,关于上海解放的纪念馆有建于宝山烈士陵园内的上海解放纪念馆和高桥烈士陵园内的上海战役浦东纪念馆等,而这些纪念馆主要是对解放上海战役局部战斗情况的展示。基于上海解放的重大意义,上海需要一个系统、完整反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上海解放纪念馆。建议对位于宝山区的上海解放纪念馆进行扩建,进一步充实展陈内容,使之系统、完整反映上海解放的历史。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要建立由政府部门人员、党史专家、相关纪念馆同志组成的课题调研组,就上海解放纪念馆扩建进行充分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根据上海解放的历史和全市现有相关资源的情况,对上海解放纪念馆的展陈内容、布局等进行再设计,形成科学、完善的上海解放历史展陈方案。二是加强资源整合。要通过征集、转让等方式,整合全市关于上海解放的文物资源,将上海解放纪念馆扩建为主题鲜明、资料丰富、手段先进的全面再现上海解放历史的纪念馆。三是加强统筹协调。由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牵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宝山区协助,共同推进上海解放纪念馆扩建工作。推进中,要立足全局,加强统筹,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积极做好思想工作,及时解决难点问题。
上海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利用项目
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对烈士陵园的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目前,全市共有74处烈士纪念设施,其中14处烈士陵园、60处其他烈士纪念设施。近年来,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学习、弘扬受到广泛重视,烈士纪念设施特别是烈士陵园的管理、维护水平得到不断提高,龙华烈士陵园、宝山烈士陵园等一批烈士纪念设施在重要节点及日常的祭扫人数均明显增加。
下一步,要以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全面提升本市烈士纪念设施的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水平,传承和弘扬烈士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是以打造精神高地为目标。烈士纪念设施的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等工作要对照高标准,积极学习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等经验,发掘、宣传烈士事迹,总结、提炼在上海战斗、工作中牺牲的烈士精神。
二是加强规划统筹。要强化顶层设计,根据《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总体工作方案》和迎接建党100周年的要求,研究制定本市贯彻落实方案,制定“十四五”期间本市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规划和分步实施方案。
三是坚持依法管理。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落实到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等各个环节,落实管理主体及其相关责任,确保必要的经费投入,并依法保护烈士纪念设施周边的环境和氛围。
四是注重打造宣传品牌。要加强英雄烈士事迹的发掘、研究,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用足用好全媒体,面向不同社会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以生动感人的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为内核,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精神宣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