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进博会平台持续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上海中超联赛“充分利用进博会综合功能,进一步扩大上海服务业开放”重点课题调研报告(辑选)
中超联赛对外友好委员会
阅读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信中指出,“希望进博会加快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功能,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充分发挥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作用,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更好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服务,助力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在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中提出,要“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致信,充分肯定了进博会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对进博会继续发挥好窗口和平台作用寄予殷切期望、指明前进方向。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第六届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要充分利用进博会综合功能,“与重大改革开放试点相结合,加快推进‘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创建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集聚更多高能级贸易主体,探索服务贸易新模式新业态”。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有关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精神和举措,按照上海中超联赛2023年度协商计划和议政调研计划,确定“充分利用进博会综合功能,进一步扩大上海服务业开放”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由中超联赛对外友好委员会牵头成立由政协委员和相关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开展调研,旨在通过探索充分利用进一步放大进博会在服务业领域的开放溢出效应,寻求上海服务业扩大开放新路径,为上海加快推进和落实《上海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献计出力。
■经深入调研,课题组形成调研报告,建议上海持续关注并发挥进博会在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中的重要作用,主动加强进博会与上海服务业重点开放领域、重点开放环节、重点开放区域的制度性衔接,积极争取进博会临时、个性化开放政策的有条件常态化,形成联动促进格局。
进博会日益成为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前沿窗口
进博会从首届开始即设立“服务贸易展区”,展示新兴技术、服务外包、文化教育、医疗服务、旅游服务、创意设计、物流、金融、专业服务(律师、会计、咨询、知识产权等)、会展服务等各类服务贸易;结合展会需要,进博会对医疗服务、文物艺术品交易、专业技术服务及出入境、跨境金融、国际互联网等配套服务领域,给予特殊配套政策支持,吸引国际服务企业机构踊跃参加,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服务业高水平开放的前沿窗口。
一、前沿展示医疗服务,深化市场开放。历年来,进博会医疗展区吸引7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参展,全球十五大药品巨头齐聚,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集体亮相,覆盖全球体外诊断、心血管、放疗、基因检测、口腔服务等多个医疗服务领域龙头企业,展示医疗服务领域全球领先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一是先进医械的首展首试首采;二是加速国际新药从展品变商品;三是推进国内海外医疗服务机构市场开放,助推高效优质的海外医疗集团机构入驻国内。
二、开辟了文化服务贸易开放的特殊通道。从第三届进博会首设文物艺术品服务贸易板块以来,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等在内的世界重要拍卖行携带文物艺术品参展并拍卖交易,进博会为文物艺术品贸易交易专门出台配套政策。一是进博会成为我国文物艺术品免税进境销售的唯一端口,如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规定进博会“每个展商销售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类展品,可享受5件以内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二是多部门通力合作,从文物艺术品进境报关、仓储物流,到保税展示、留购清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物艺术品跨境交易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三是进博会与浦东“引领区”、上海自贸区等实现文物艺术品交易政策叠加联动,位于上海自贸区外高桥保税区的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成为“推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文物进口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和公益展示服务要求的落地实施”平台,形成通关、进境、展示、交易、代理、免税、交割、结算等一整套流程。
三、推动教育科技服务开放合作交流。一是进博会成为全球性教育供需对话与合作平台,推动政府、企业、学校达成更广泛的合作;二是服务跨国公司从“卖产品、卖技术到卖服务”,科技服务日益成为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的重要内容。
四、加快吸引专业服务业的市场进入。一是进博会成为国际会计、咨询、检验检测、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开拓布局国内市场与服务国内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二是加速国际级、高层次的贸易机构组织集聚,对接服务进博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功能。
五、给予外籍人员跨境服务的特别便利措施。进博会为外籍人员提供的跨境服务特别便利措施,为今后国际商务旅行、对外交往等人员的跨境流动便利做出了创新探索。一是出入境服务特别保障;二是网络服务保障;三是提供跨境移动支付便利;四是个人医药药品入境便利。
利用进博会促进上海服务业开放存在的主要瓶颈
服务贸易、专业服务业、创新孵化专区、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等服务业展示交易与合作,日益成为进博会的亮点与重点。但目前在如何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加大进博会对上海及长三角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推动作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需打通的瓶颈。
一、服务贸易溢出放大效应平台与空间布局仍需不断改善。进博会服务贸易的展销成交及其溢出放大效应不同于商品贸易,更需要有直接的体验、接触、互动的平台或空间,而在目前60家进博会“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中,专职从事服务贸易的仅有1家,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服务贸易开放领域,与进博会参展企业开放对接尚不充分,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就地转化效应尚不够明显。
二、把个性化开放政策推进为上海服务业开放的常态化仍需不断努力。进博会所涉及许多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政策,大多是为展会量身定制,仅适用于进博会展会期间的特殊情况,尚缺少后续综合效应。
三、部分服务业开放政策的落地在具体操作环节上仍需不断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不同于商品进口,涉及人员、商品、服务标准、资格等系统性开放,要有通盘考量跟进。
四、进博会开放举措与上海服务业制度型开放的衔接仍需不断推进。近年来上海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多次出台文件与政策,在不少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比如,在《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即“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提出“探索建立来华就医签证制度;争取对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且在我国尚无同品种产品获准注册的抗肿瘤新药在上海先行定点使用;取消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疗设备设置审批,试行备案制”等开放举措。2022年,浦东引领区在文化领域的首部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文物艺术品交易若干规定》基本实现了境外拍卖行在中国举行拍卖的突破,世界前三的拍卖行都已经注册在外高桥。2023年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出台《关于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也出台扩大教育与医疗领域、跨境技术交易领域的开放,包括鼓励高水平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支持境外高水平大学在临港合作办学;支持境外专业人员依法为区内的企业和居民提供专业服务;鼓励医疗机构提供国际商业医疗保险直付服务等。但是,除文物艺术品开放政策的叠加联动外,目前上述开放政策的探索突破,较少能与进博会的服务贸易及服务业开放促进功能相衔接。
五、本土服务业企业的国际化服务能力仍需不断提升。服务业扩大开放包括服务贸易、服务业外资开放以及服务业对外投资。服务业的扩大开放不仅是“引进来”,更是本土服务业企业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的机遇。当前本土服务业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实力,在旅游、数字技术、物流等领域的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国门布局亚太与全球。但是在高端服务、专业服务、创新服务等领域,本土服务业与国际参展商的对接程度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依托进博会平台推动上海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具体建议
服务业扩大开放对上海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上海服务业利用外资比例超过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95%。上海需关注并发挥进博会在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中的重要作用,主动加强进博会与上海服务业重点开放领域、重点开放环节、重点开放区域的制度性衔接,积极争取进博会临时、个性化开放政策的有条件常态化,形成联动促进格局。
一、研究制定利用进博会综合功能促进上海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方案。进博会是我国“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上海是服务业开放发展的高地。依托进博会平台推动上海服务业扩大开放,既是落实国家战略服务保障进博会综合功能,也是体现上海在服务业扩大开放工作中先行先试的平台与窗口优势。
一是建议在上海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2.0版工作事项中,加大充分利用进博会综合功能,进一步扩大上海服务业开放内容的比重。上海作为进博会的永久举办城市,上海服务业扩大开放应成为发挥进博会综合功能的不可或缺内容,理应在上海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方案中予以重视。结合《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对标CPTPP/DEPA高标准经贸协定相关规则要求,探索进博会与自贸区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联动开放的制度安排。
二是结合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开放发展,研究制定发挥进博会综合功能促进上海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实施方案。
三是在“6+365”常年展示平台中,增设跨境技术交易、跨境创新成果转化与孵化、定点开放医疗服务、专业服务、文物艺术品等开放平台。
四是围绕进博会服务贸易与上海服务业扩大开放结合点,细化在医疗、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服务业开放场景落地方案。
二、衔接拓展进博会服务功能,推动上海医疗服务业“定点开放”。全国医疗服务业开放是一个系统、有序、渐进的过程,但上海及长三角作为外籍人士相对集中、人员跨境流动密集的国际化城市,需要先行引入开放化的医疗服务体系。
一是在进博会定点医疗服务保障机构中,选择具备条件的国际化医疗机构,推行医疗服务业的常态化定点开放。主要针对外籍人士提供与国际化接轨的医疗服务,既可提升进博会跨境医疗服务保障水平,也可成为长三角外籍人士国际化医疗服务的常态化机制。
二是给予定点开放医疗机构引进进口医械、医药的优先开放政策。给予定点开放医疗机构引进特定药剂海外购买渠道的特殊审批通道;定点开放医疗机构可通过进博会渠道优先采购并投入使用进口医疗器械;优先取消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疗设备设置审批规划额度限制;将定点开放医疗机构纳入进出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的白名单单位。
三是在定点开放医疗机构中优先试点放开境外医师内地医师资格认定、境外医疗专业技术人员行医政策措施。对具备条件的境外医师直接认定内地医师资格,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认证行医许可权。
四是建立“一带一路”绿色跨境医疗就医通道。进一步建立来华就医签证的便利化制度,让定点开放医疗机构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高端医疗服务,把上海建设成为对外医疗服务的高地,吸引更多外资进入对外医疗服务行业,让在沪外籍人士都能安心工作生活,更好服务长三角外籍人士客群。
三、协同进博会与自贸区升级,试点上海文物艺术品交易“离岸开放”。进博会文物艺术品交易“5件免税”政策的落地,得益于进博会平台与上海自贸区政策的叠加互动,并初步建立了文物艺术品免税/保税交易展示的流程体系。但是,文物艺术品交易的全面开放,面临着市场需求与资金文物外流风险权衡,进博会文物出入境“5件免税”政策难以全面复制推广。为解决文物艺术品交易开放与风险的矛盾,建议在现有文物艺术品交易免税/保税交易体系基础上,上海自贸区探索建立“文物艺术品交易的离岸市场体系”,打通离岸人民币市场与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
一是依托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建立“文物艺术品离岸交易平台”。允许自由贸易账户及海外离岸人民币直接参与文物艺术品交易,可以避免境内资金参与带来的资本跨境流动风险。同时,“文物艺术品离岸交易平台”可为离岸人民币提供新的投资渠道,成为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是延长离岸交易文物艺术品在海关特殊监管场所保留的时间。离岸交易文物艺术品可长期保存于境内指定的海关特殊监管场所,不设出境时间限制。对于进口回流文物艺术品,可无限期处于保税监管状态,减少交易后出入境关税的重复征收,但需收取保税仓储费用。对于限制出境的文物艺术品,必须留在境内不得出境。
三是依托海关特殊监管网络,建立文物艺术品的保税展示交易体系,让文物艺术品更好走进博物馆,走近大众。比如,依托徐汇区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博物馆搭建保税展厅等多种形式扩大文物艺术品会展效应,丰富大众文化消费。
四、满足进博会企业服务需求,支持专业服务业的“双向开放”。通过专业服务开放,打造最便利的内外链接投资服务体系,服务国内外企业双向贸易投资,特别应助力和推动参展外资企业在上海落地。
一是在上海进一步集聚国际专业服务商。提供包括市场准入咨询、金融保险服务、市场营销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企业配套服务、会展服务、跨境供应链及商旅一站式服务。积极吸引与支持国际专业服务企业在沪落地发展。
二是推动检验检测等配套服务开放。商品展示空间也应成为检验检测的技术展示舞台。优选引入外资认证服务机构,推动中国认证行业与国际全方位接轨。
三是在“虹桥进口交易商品展示中心”等平台更大力度试点第三方“认证认可”商品的先行准入,支持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第三方合格评定服务机构为内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区域内国际认证机构检验检测结果互信互认。
四是打造专业服务业开放的重点开放平台。发挥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专业服务集聚的区位、功能与开放优势,打造中央法务区、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会计法律咨询服务中心等专业服务开放平台。
五是积极培育本土专业服务商,服务配合本土跨国公司全球化布局投资发展。通过服务业扩大开放,打造与国际接轨的“类海外”营商环境,为本土跨国公司提供全球化服务。
六是充分发挥海外贸易服务机构的中间桥梁作用,推动国际贸易投资合作。增进国际合作交流,营造开放营商环境,助力城市外交与经济外交。
五、适应进博会贸易创新融合趋势,推动教育科技合作的“创新开放”。历届进博会,均有众多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除新产品的直接进口外,对于新技术、新服务的推广应用也应形成一定机制性安排。建议通过技术交易平台系统化、规模化促进技术服务贸易,解决技术交易的跨境支付问题。积极引入国际科技研发的技术推广、咨询服务、创新孵化机构,建立国际化的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科技研发服务的开放,引入国际创新资源与创新人才。
一是将市科委在虹桥成立的“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功能平台,打造成为服务进博会创新产品成果国内市场转化的跨境创新平台,纳入“6+365”平台支持。
二是搭建“跨境技术贸易与交易平台”。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依托新片区开放政策,基于全球跨境技术贸易中心,搭建“跨境技术贸易与交易平台”,作为进博会技术服务的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争取技术贸易结算平台的资金池政策,确保资金风险可控,活跃技术贸易市场。
三是以教育合作为纽带,加强大学教育、培训与创新创业合作。加大国际教育机构的引进力度,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等领域,通过联合办班、招生等形式,引入国际教育资源。扶持国际知名大学在华设立创业孵化基地,吸引留学与国际创业人才,给予签证及落户便利。
六、营造“6+365”对外交流合作开放环境,探索建设国际商务特定管理区。出入境签证、网络服务、跨境支付、证件办理等服务都是畅通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外商评价上海国际大都市营商环境的直观感受。上海可以借进博会契机,营造“6+365”对外交流合作开放环境,创造常态化的国际商务便利制度安排。
一是依托虹桥、浦东两大国际航空枢纽,打造国际商务合作交流的特定管理区。建议在浦东东方枢纽国际特定管理区规划建设落地运营前,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划出1—2平方公里核心区,探索国际商务特定管理区的运行试点。由于虹桥国际中央区基础条件相对成熟,可以在短期内形成开放便利效应,并通过进博会向全球传达上海扩大开放的决心。
二是在特定管理区内采用特别管理措施。在出入境方面,在划定的国际商务特定管理区范围内入境,可以享受落地入境签证或免签便利,减少过境免签的中转手续与成本。在网络服务方面,在划定的国际特定管理区范围内实施有条件网络开放。
三是在特定管理区配置满足商务活动所需要的会议、展览、酒店、免税店等基本设施。从而便于境内外商务人士在特定管理区开展各类商务活动,形成上海对外友好合作交流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