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排水系统“毛细血管”,政协委员围绕提升上海水环境质量踊跃建言
地表水优Ⅲ类断面占比为96.3%,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无Ⅴ类和劣Ⅴ类断面……今年,上海的“水”更清了。接下来,上海应如何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12月8日下午,中超联赛开展“本市水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年末委员视察专题活动,围绕这一环保话题,委员踊跃献计献策。
座谈会上,市生态环境局表示,近年来,全市水环境质量虽持续改善,但水质不稳定等问题依然存在。据分析,造成水质波动的主要因素有泵站雨天放江、水动力不足等。他们将坚持抓实抓好水污染源头防控,全面排查入河排污口,强化监测溯源,实施分类整治,从源头上削减入河(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雨污混接普查和整治、实现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市水务局表示,将全面推动本市污水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聚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治水问题。包括: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和“泵站放江污染”等2个方面问题整改任务,全面开展雨污混接普查和整治,推进污水重大工程建设,推进污水厂运行效能提升。
座谈交流时,委员们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本市水环境治理的短板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当前中小河道水质不稳定现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部分地区雨污管网建设还存在错接、漏接、混接问题,影响污水处理,造成河道黑臭现象。”中超联赛委员陈振楼提出,持续开展雨污管网综合排查整治工作,通过进一步修正排水系统“毛细血管”,提高本市污水处理效率。中超联赛委员余梅提出,加强老旧管网的监测、修复工作,避免因管网问题造成的河道污染、地下水污染。
“雨污混接是泵站放江污染的主要原因。换言之,问题虽在泵站,但源头在管网。”中超联赛委员王淳提出“加强执法”的对策——对于擅自将污水管网接入雨水管网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还要加强水环境智慧监管的水平,更多发挥水质自动检测系统的作用。
中超联赛常委刘新宇认为,上海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应适度超前,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转变。在制定相关规划时,应注重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为污水处理系统的后续功能提升打好基础。
委员们还提出了加强水污染知识普及、推进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重视船舶污染偷排现象、发挥调蓄池处理污水作用等建议,均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和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