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建议
一、高效整合滨江公共资源提升岸线整体功能
民革党员,世外中学法语教师唐诚;民进会员,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市场经理邵磊;民盟盟员,黄浦区政协委员李飏反映,黄浦江滨江段45公里开发相对成熟,核心区域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包括杨浦滨江、黄浦滨江、徐汇滨江、浦东陆家嘴滨江、世博滨江以及前滩滨江,但各段规划管理主要以行政区为单位在推进,各行政区域内的滨江规划发展存在差异,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运营模式。
建议:一是打造深入人心的黄浦江滨江大IP品牌。将黄浦江滨江岸线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构建统一品牌logo,借鉴徐汇滨江段上线“上海西岸”公众号的做法,推出黄浦江滨江应用小程序等数字化互动平台,既突出可视化的滨江公共空间完整性,同时也展现每一段区域内的独立发展特色,按照功能和区域呈现文体设施、活动赛事、展览信息、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出行方式等信息,放大各滨江段会展、商务、文旅、体育等各类活动联动效应,促进整个滨江岸线功能融合和资源对接。二是规划连接整体滨江岸线的公交环线。一种是浦西和浦东分别运行滨江岸线公交线路,从徐浦大桥到杨浦大桥轮渡口;另一种是开通黄浦江滨江岸线全环线,从杨浦大桥开始,延浦西岸线经过徐浦大桥后进入浦东岸线,再从杨浦大桥浦东入口过江。运营初期可选用小型公交车,后续根据客流情况调整车型。滨江公交环线的开通有助于疏导中山东路和陆家嘴黄浦江岸线客流,带动滨江其他段客流,促进商业繁荣。
二、加快贯通黄浦江奉贤滨江段
奉贤区政协西渡街道委员工作站反映,目前黄浦江奉贤滨江段的贯通工作进展缓慢,该段涉及多家央企国企,上海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上海内河船厂、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上海浦联储运公司等,基本都位于滨江岸线中段200米内,不符合市滨江廊道建设要求,企业动迁和关停并转所需资金补偿巨大,后续转型、生态环境修复等也需大量资金投入,缺少市级层面统筹协调,仅靠地方政府难以推动解决。
建议:一是组建专班统筹推进滨水空间腾退。明确推进黄浦江奉贤滨江贯通的责任主体,市级层面对接落实国资国企搬迁问题,明确由奉贤区牵头、市相关委办局参与,成立推进黄浦江奉贤滨江贯通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沿线产业区块土地收储、沿江沿河污染整治及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二是提前启动沿线国有土地的动迁征收。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制定行动方案和时间表,对闲置、关停的国有或集体土地进行收储,对劣势持证企业加征高额土地使用税,倒逼企业转型,尽快为贯通滨江岸线腾挪空间。
三、优化“一江一河”沿岸基础设施配套和细节管理
民建会员,上海尔乐美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告部总监许妮娜;民建会员,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资深销售经理祝天慧;徐汇区政协委员俞进;黄浦区政协,农工党党员曹萌等反映,苏州河步道贯通开放后,美好的滨水公共空间令沿岸居民欣喜,但在居民日常休闲体验中出现一些安全隐患,观景步道内常有非机动车辆驶入,部分河道的护栏空隙间距大,容易发生落水意外,河道两岸都没有配置救生设施,而违法垂钓、不文明遛狗、流浪者露宿等不文明现象也较为常见。此外,黄浦江两岸每隔1公里就有一个滨江驿站,相比浦东滨江步道沿岸均有显著标识各驿站的距离、方位和设施配置,浦西的驿站标识就不太清晰,市民利用驿站的便利性降低。黄浦江滨江已成为上海的跑步圣地,也是白金赛事上海马拉松的必经赛段,但目前针对跑步爱好者的配套设施比较薄弱,直饮水点、更衣室、存包点等分布较少。
建议:一是建立苏州河观景区域一体化管理机制。创新和优化管理模式,加强各职能部门间协调配合,组织对岸线的有效巡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加非机动车辆禁止驶入步道的标识提醒,将岸线步道上安装的监控探头纳入一网统管平台,以技防手段加强非机动车辆的巡查和取证。观景岸线护栏增加防坠网,每间隔一定距离配置救生圈、救生绳、江岸爬梯等基础救生设施,有条件的还可配备心脏除颤仪和基础急救药物,在醒目位置安装警示牌并附召援电话。二是黄浦江滨江步道增设便民设施。优化驿站标识,明确最近的滨江驿站方向及驿站设施,方便市民规划休闲娱乐和运动路线。加大直饮水点分布,设置免费使用的更衣室、收费存衣箱和淋浴房、运动补给售货专柜等,为跑者提供服务。
四、“一江一河”建设中加强水生态空间管控
致公党党员,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院长助理徐笑晓反映,要将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打造成生态廊道,不仅仅是黑臭和劣五类治理,还要在生态修复方面下功夫,目前各区段的陆域及河滨规划已基本完成,亟需对水生态空间进行规划留白。水生态修复是一场持久战,从水质改善到生物群落多样性恢复的全过程都要落实管控,目前水质改善后续环节的水环境、水生态实时健康监控还不到位。
建议:一是根据沿线的上位规划确定合适的水生态发展区域。滨江公园、炮台湾公园、三江园等源头做好生态系统全方面保护,世博文化园可作为“一江一河”中间段的生态节点。在片区水质全面达标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治理和亲水空间建设“有合有分”理念,在不影响生态空间发展的区域内建设亲水休闲通道、打造临水景观,提升河道的景观、休闲、娱乐功能。在选定的生态区域内推进海绵城市试点段建设,从初期规划开始,对水生态空间的软性及硬性指标加以把控,在水生态修复过程中,根据水位、流速、水质等要素,科学选择适宜的水生动植物进行搭配,提高河道水生生物多样性,构建良好水生态系统。二是加强水生态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掌握城市全域河湖健康态势。发展城市河湖健康认知体系,在指标体系、多元感知、风险评价等关键节点,探索建立水生态系统评估方法,通过全方面、动态化信息采集,实现感知监控全过程,及时发现水生态易出现的紧急情况,通过后台数据“大脑”进行综合分析,做好应急处理。
(徐汇区政协、黄浦区政协、静安区政协、奉贤区政协、闵行区政协、民进市委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