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绿色电力供给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摘要:上海今年达成省间绿电交易近50亿千瓦时,采购绿证突破2000万张,呈现“规模大、增长快”的良好态势,但市内绿电未上市,市外绿电有效供给不足,跨省输电通道资源争夺激烈。建议积极拓展市外绿电入沪规模,继续争取国家部委优先支持上海省间绿电采购,争取引入西北、华北沙戈荒大基地等优先级更高的绿电资源。逐步扩大我市参与直接交易的水电电量规模,加快推动实现水电绿证划拨和蒙电入户通道建设落地。同时,积极推动国家相关部委规划形成系统性的“电-碳-证”市场协同运营规则,推动绿证环境价值溯源与交易认证信息同步。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市委主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全反映,上海今年达成省间绿电交易近50亿千瓦时,采购绿证突破2000万张,呈现“规模大、增长快”的良好态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我市绿电需求较大,但有效供给不足。经估算,当前上海企业绿电需求已超70亿千瓦时,未来2-3年可达100亿千瓦时,但本市目前可落实市外绿电仅约40亿千瓦时,且市内绿电还没上市。总体而言,绿电供给与企业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全国绿电资源丰富,但跨省供给通道争夺激烈。我国绿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但目前落地上海的4条跨省直流通道均为消纳西南水电,市外绿电需要通过江浙皖等通道转送上海。加之近年来江浙皖绿电需求也在扩大,输电通道争抢严重,加剧了市外绿电的供给难度。
三、电、证、碳政策齐全,但缺乏统筹协同。绿电交易(证电合一)、绿证交易(证电分离)和碳交易(碳排放配额交易+核证自愿减排CCER)都是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实现碳排放“双控”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但三者在功能定位、覆盖范围和交易规则等方面均不相同,缺乏有效统筹衔接,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左右互搏”情况。同时,由于绿证环境属性重复计算等技术问题还未完全解决,欧盟和全球可再生能源倡议等权威组织对中国绿证在互认方面还存在障碍。
由此,建议:
一、积极拓展市外绿电供给,扩大市外绿电入沪规模。充分利用今年最新修订的“跨区跨省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2024版)”规则,继续争取国家部委优先支持上海省间绿电采购,更多采用签订政府间协议、多年期绿电交易合同等方式,争取引入西北、华北沙戈荒大基地等优先级更高的绿电资源。逐步扩大我市参与直接交易的水电电量(约19亿千瓦时)规模,继续推动尽快实现水电绿证划拨。推动蒙电入户通道建设尽快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努力扩大本地绿电有效供给,形成省间省内协同互补格局。本市绿电供应预计每年可增加5-10亿千瓦时。建议加快建立市内绿电市场交易机制,探索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布式新能源参与绿电交易,有效扩大本地绿电资源供给,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绿色动能。
三、积极推动电、证、碳政策协同,支撑企业更好应对欧美绿色新政。继续推动国家相关部委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电-碳-证”市场发展,形成系统性的“电-碳-证”市场协同运营规则。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实现电力数据与碳排放数据的实时监测与统计,推动绿证环境价值溯源与交易认证信息同步,保障绿电绿证交易数据的准确性、唯一性和可获取性。通过积极参与双边对话、国际研讨会等形式,推动我国碳核算标准与国际接轨,提升中国绿电、绿证及CCER的国际认可度。
(农工党市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