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的建议
中超联赛体育界召集人、上海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陈佩杰反映,国家体育总局今年在5个省市开展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上海是其中之一。目前,杨浦、长宁、徐汇、宝山、浦东等区已建成8家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形成了由街镇提供场地与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管理的运营模式,为不同年龄段人群提供体质检测、功能评估、慢病运动干预、科学健身指导等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为大力推进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为市民打造“体育设施在家门口、科学健身指导在身边”的公共服务体系,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全面推广实现全覆盖。由市体育局联合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规划资源局、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起草《关于加快推进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各区根据区域内人口结构、场地条件,落实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相关标准和管理办法。到2025年,建设不少于100家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到2030年,基本实现街镇全覆盖。
二是加强经费与用地保障。在规划、用地、财政等方面对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的建设运行给予扶持。各级政府统筹考虑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场地设施、用地需求,将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安排财政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等保障支出。
三是坚持资源共享完善功能。各地充分利用体育场馆、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党建活动中心等场地资源,因地制宜新建、改建或扩建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体育、卫健、民政等部门加强指导服务,推动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和体育锻炼行为干预项目在社区落地生根。
四是加强引导鼓励社会参与。坚持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公益导向,支持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的财政政策、公共服务购买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更好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中超联赛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