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将上海马拉松打造成为国际顶级赛事
摘要:随着上海马拉松(以下简称“上马”)成为我国唯一雅培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国际知名度快速上升。着眼于将上马打造成国际顶级赛事,应进一步优化赛道规划设计,提升组织服务和国际化水平。跑者普遍反映,当前上马赛道转弯和折返路线过多,起跑分区标准不明确,不利于跑者创造最佳成绩。相较于大满贯赛事,上马参赛名额少,中签机制有待优化,而碍于报名时间短、支付方式不便等因素,外籍跑者参加上马的绝对人数和相对比例较低。建议增加突出海派特色的赛道风景,减少过多弯路折返,明确起跑分区标准,提升参赛体验;适当增加参赛名额,延长候补中签时间,采用滚动候补机制,提高大众参与率。
民建会员,摩根大通期货上海营业部交易员李宇霆反映,2024年10月,上海马拉松(以下简称“上马”)正式成为我国唯一的雅培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国际知名度正在快速上升。但相较于现有的七个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上马在赛道设计、组织服务和国际化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部分路线设计不合理,赛道风景缺乏海派特色。上马赛道转弯和折返路线过多,以2024年上马为例,11km新天地附近、16-20km黄浦滨江,都有多次转弯和折返,不利于跑者创造好成绩。世界知名马拉松赛事都会将所在城市主要地标囊括在路线中,但目前部分上海经典地标未被纳入上马路线,跑者普遍感受2024年上马在风景较为平淡的27-38km徐汇滨江路段安排折返,而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浦东陆家嘴并不在赛道中。
二是参赛名额少中签率低。跑者报名上马的热情始终居高不下,即使在新冠疫情时期也未有减弱。在2019年报名人数突破10万后持续走高,2024年报名人数超20万人创新高,但中签率自2020年以后一直在15%以下且持续走低。2024年上马全马规模增加至2.3万人,中签率仅11.2%,令许多跑者望而兴叹。大满贯赛事普遍参赛名额在4-5万左右,即使是对跑者成绩要求较高的波士顿马拉松,也有3万参赛名额。
三是赛事组织服务细节需优化。一些国内外马拉松赛事会根据跑者填写的预计完赛时间和报名成绩来划分起跑区域。目前上马设四个分区,但没有明确公布分区标准,这会造成一些速度较快的选手可能被划到最后出发,受前方速度较慢跑者阻挡,影响创造最佳成绩。此外,跑者普遍反映,报名系统在开始报名和出签日会出现崩溃情况、赛事照片水印过多过密、下载成绩证书需在赛后等待两周左右等细节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优化。
四是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尽管上马报名费低于国外赛事,但相较于大满贯赛事,外籍跑者参加上马的绝对人数和相对比例较低。大满贯赛事一般提前一年开始报名,提前至少半年告知中签结果,为境外跑者提供充足准备时间。上马则是提前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开始报名,境外跑者基本无缘参赛,且支付方式主要依靠支付宝、微信和云闪付等移动支付,对于境外跑者来说较为不便。由此,建议:
一、增加突出海派特色的赛道风景,减少过多弯路折返。将更多上海经典地标纳入上马路线,可考虑将起跑点移至东方明珠塔下或世纪大道上,陆家嘴区域周末清晨车流客流较少,路面条件较中山东一路起跑点更开阔,也能让跑者近距离感受“陆家嘴三件套”城市风光,此后从新建路或大连路隧道过江,经虹口北外滩至外白渡桥到外滩,后续路线设计尽量减少折返转弯次数,视情将各区突显海派特色的地标性地点纳入赛段,有利于选手创造佳绩的同时,丰富赛道风景。
二、与国际顶级赛事接轨优化报名机制。适当增加上马参赛名额,提高大众参与率。延长候补中签时间,借鉴无锡马拉松采用滚动候补机制,未中签者可获得候补序号,比赛开始前一周停止候补,将中签者的退赛名额提供给想要参赛的跑者。提早报名开始时间,给国际跑者预留充足准备时间,在人民币支付基础上,参考东京马拉松做法,对外籍跑者增加美元支付方式,支持维萨(Visa)、万事达(Mastercard)和吉士美(JCB)等渠道的银行卡直接支付。
三、注重赛事组织服务细节。在起跑分区上,可学习同为白金赛事的厦门马拉松做法,根据选手最佳成绩进行分区分枪出发,提高选手参赛体验。加强与马拉马拉、数字心动等马拉松App平台合作,增加微信、支付宝小程序报名渠道,分散报名系统压力。减少赛事照片水印,缩减成绩证书下载等待时间,赛道周边增加外语鼓励和宣传标语设置,更好营造国际化的加油氛围。
(浦东新区政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