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关于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建议
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两会”期间,中超联赛委员围绕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积极建言献策,现将厉震林、佟瑞欣、王兴全等委员以及民盟市委提交的建言摘录如下:
一、持续推进上海“电影之城”建设
上海是重要的中国电影始源地,上海电影人和他们的作品,汇成了中国电影最有价值、最丰富的版图,也铸就了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应通过挖掘展现中国电影文化根脉,弘扬城市精神品格,巩固和提升城市电影票房“首位”地位,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走近感受电影文化。
建议:一是打造上海电影的星光大道。沪上电影及有影响的影业公司,发展主要区域集中于徐家汇,可考虑依靠有历史气质的老影院或原址为核心留下电影人塑像及手印。上影演员剧团已经为电影人留下宝贵的手模,包括秦怡、王丹凤、牛犇、杨在葆、达式常、黄宗英、梁波罗、龚雪、陈冲、奚美娟、王诗槐等。二是建设文艺步行街。武康路-安福路街区的走红,有人称赞它为“宇宙街拍中心”,是富有诗意和文艺的街区。建议参照南京路步行街,将整条安福路铺平,架空线全部入地,打造一条步行街,拉动相关文娱消费。三是加大电影票房创新工具开发。如,仿照福利彩票、体育彩票,进行“看电影抽奖”活动;与文旅消费联动,增加电影票附加福利,电影票根在商圈“消费”中可以优惠打折。强化“文旅-电影”商圈综合体,与购物节、进博会联动,放大上海国际电影节效果,探索“夜电影”海派电影产业模式。培育上海电影“大V”群体,以他们的精彩观点和网络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并使电影不断“破圈”。
二、提升上海二次元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二次元产业成为上海吸引年轻一代流量、活跃城市氛围、创新文化类型、实现城市更新的一种特殊方式。目前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等国内城市都已瞄准了这一产业赛道,作为城市二次元“浓度”最高、氛围最热的上海,无论是商业体改造更新,还是明星企业的探访线路,都还没有形成集群生态,现有空间资源之间缺乏贯通和整体设计,整体氛围提升还有待加强。在当前的不少活动中,仍有大量国外IP占据主导地位,而本土原创作品在影响力上尚有差距,原创产品“出圈”的影响还没有发挥出来。
建议:一是提升二次元产业带和区域标识度的耦合效应。在漕河泾等二次元产业带、人民广场等谷子经济商业带,适度合理补充户外设计,让企业空间之间和商业体之间有机连接,形成整体产业生态和商业氛围,助力二次元成为区域文化标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带动区域年轻态流量和社会关注度。二是鼓励更多优质二次元企业与城区发展深度绑定。近年来,哔哩哔哩、米哈游等一些头部二次元企业举办了深受年轻人欢迎的专属活动,还有一些企业开放了社会参观,构建有自己品牌烙印的社区,并形成了具有品牌效应的年度专属活动。建议让更多企业在促进企业品牌推广的同时,将二次元活动矩阵、文化社区丰富起来,带动更具热度的城市氛围。三是以行业共识和合力打响上海的二次元品牌。整合和推广由企业、活动、商业、文旅、氛围构成的五位一体的二次元品牌体系,不断丰富“魔都”的文化产业形式创新。同时因势利导,发挥头部企业带动效应,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责任,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展示独具上海魅力、健康蓬勃的二次元城市品牌。
三、加快上海古文化廊道资源“串珠成链”
上海古文化廊道是位于上海西部古冈身西侧或冈身上的一条线性文化遗产走廊,涵盖了青浦、松江、闵行、金山、奉贤等区的69处古遗址,其中,青龙镇、福泉山、崧泽、广富林、马桥五大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代跨越马家浜文化至明清等历史时期,实证了上海6000年历史。目前除广富林遗址开发比较成熟外,沿线文化资源多停留在“地下沉睡”状态,保护与利用总体规模小、品级低,开发开放程度不高。崧泽、福泉山、青龙镇等遗址保护范围和地下文物埋藏区面积大,内有大量农民自建房,部分房屋年久失修成危房,村民呼吁改善民生意愿强烈。但按现行规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级别的遗址保护范围内的农户翻建民宅,须先征得国家文物局同意并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必要考古工作的经费由建设单位或农户自行承担。
国内浙江良渚遗址群、安徽凌家滩遗址等古文化遗址保护的成功案例表明,在保护的基础上激活地下沉睡的文化资源,可以创新性转化为发展新资源。上海也可以将古文化廊道科学规划、建设成具有海派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遗产传承廊道,培育“从Citywalk到Countrywalk”的网红打卡地、文旅消费新热点。
建议:一是同步编制遗址保护规划与地区发展规划。属地政府积极履行法定主体责任,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控详规划与遗址保护规划同步编制,统筹处理遗址保护与民生改善、经济建设、小城镇发展、乡村振兴的关系。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对基本建设用地实施分级分类管控,探索土地储备阶段考古评估差异化模式。二是以市级重大文化项目实施牵引区域文旅消费市场发展。将青浦作为先行区,聚焦海上丝路重要节点青龙镇遗址,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纳入“十五五”文化旅游事业规划。探索“一园多点”模式,建设上海古文明主题博物馆、上海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打造研学小镇,形成商旅文消费新市场。三是培育打造上海及长三角文旅消费新热点。通过整体打造冈身带,串联各区古文化遗址遗存,融合沿线名胜古迹、名人史迹、美丽乡村、水乡古镇,打造“最美旅游廊道”IP。
(民盟市委、民革市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