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推动两岸文化融合的建议
谢国群、裴建、朱东、陈旭、吴珍美、陶寅琰
※背景情况※
习主席说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统中医药文化长久以来都是全球华人共同的语言,是维系两岸中华儿女团结、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2016年台湾地区政局突变,民进党上台后,蔡英文当局极力淡化中国传统文化,并设立很多不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条款,如从事中药贩卖业务需通过考试,但台湾地区政府不培训、不考试、不发照,导致中药房急剧消失,每年锐减200至300家。据统计,1993年全台有15000家中药行,如今只剩下8000家左右。如此下去中药行势必消逝,中医药文化将会消失。因此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召开座谈会,交流两岸中医药文化现状以及探讨未来中医药发展趋势等途径,增进两岸同胞多方位、多层次的文化认同,从而建立一致的文化导向,有助于两岸文化融合统一,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上海承担着两岸关系发展的引领作用,尤其是与台北的“双城论坛”更成为两岸官方机制化交流合作的典范。随着中医药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两岸未来应进一步扩大中医药交流与合作领域。上海也应积极打造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前沿平台。上海中医药大学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学府,校内拥有优质的学科建设、8家附属医院、丰富的人才储备及中医药文化资源,目前已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余家海外院校、医疗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科研、教学、医疗等合作关系,并多次派员赴台湾中医药高等院校、医院(长庚医院、慈济医院)等进行交流。如何善尽上海优势加强两岸民众对中医中药的了解和相互理解,增进台湾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同,为两岸中医药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并不断扩宽两岸中医界的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呢?中医药文化交流的深入进行,将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助于提升两岸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未来两岸的相互理解也将进一步加深,有利于建立密切的互动关系,为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问题及分析※
沪台两岸中医药交流目前存在的问题:
1、沪台中医药交流合作层面不广,处于两岸民间学会小规模小范围的水平,使交流合作影响力不大。媒体上关于沪台中医药交流合作报道不是太多,无法引起民众的关注及认识。
2、沪台中医药产业合作缺乏深度。由于受限于两岸的中医药规定,两地在中医药的医疗保健、养生旅游等产业方面交流不够,需要在政策法规上进行变革。
3、沪台两地中医药人才交流发展较为缓慢。由于受两岸中医药人才的学历互认、专业资质互认问题的影响,目前台湾承认大陆111所高校名单中,在中医药领域中的上海中医药大学还不在承认范围之内,导致来上海学习中医药、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台生、台胞数量总体有限。
4、两岸中药材质量标准与检验规范尚未统一,两岸在中药材检测点不同。大陆较重视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的检测;而台湾则更重视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量等安全性指标控制。
因此为了加强两岸在中药领域的合作,加快两岸市场的整合,建立完善统一的药材质量管理机制和检验规范尤为重要。
※建议※
关于加强沪台两岸中医药交流的建议和举措:
1、借助科创中心建设,加强沪台生物医药方面的合作:台湾医疗技术较为发达,尤其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以及临床医学领域居于世界前列。目前,台湾利用生物技术对中医药进行深入研发,大力推动了中药产业转型和升级。建议上海借助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有利契机,支持两地中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药企业充分在生物医药方面深度合作,促进大陆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上海可以选择一些西医治疗有难度、中医正在关注和探索的病种,如在恶性肿瘤、肝病、糖尿病、重大传染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应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与台湾共同合作研发新药,不断提高中医药的创新能力,为中医药进入全球主流医药市场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2、借鉴台湾“科学中药”,加大沪台中药颗粒剂领域的合作研发:中药经萃取浓缩造粒等过程,制成粉末、颗粒等剂型的产品,在台湾称作“科学中药”。“科学中药”因为经过科学的制备、加工,颗粒剂的农药、重金属含量可以被检测和控制,较饮片在质量上更具有安全性。同时,采用中药颗粒制剂,不仅用量少,药材节约,而且疗效确切,使用简便,口感更好。台湾临床使用的中药以配方颗粒剂为主,而且是大瓶罐装,包括了单味药450种和常用复方300种。而大陆地区的中医医生使用中药习惯应用饮片,不仅药材用量较大,口感不佳,而且使用不便,导致受众减少。目前大陆也开展中药颗粒制剂的应用,但配方颗粒复方品种少。上海应鼓励沪台加强临床交流,并在政策上支持台湾的GMP药厂与上海药厂加强项目合作,提升大陆中药颗粒剂研发能力和质监能力,使大陆患者在临床用药上有更多的选择。条件成熟,沪台还应合作组建大型中药制药企业,提升两岸中药材研发能力和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中药产品的出口。
3、进一步加强沪台中医药医疗保健、养生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台湾地区在发展医疗保健,养生旅游方面发展较为成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医疗美容、芳香疗法、食疗、足疗等。台湾的保健养生和旅游融合较高,比如台湾的温泉医疗养生旅游项目就做得很好。上海应借助大陆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以及上海发达的医疗保健市场、旅游市场、养老市场,与台湾医疗保健、养生旅游业,以及健康养老产业相结合,积极打造两岸中医药健康服务链。
4、进一步加强沪台两地中医药人才交流:此次委托台湾地区建国科技大学民意调查中心,针对位于台中市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的在校师生、青年中医师等群体做“两岸中医药文化交流意愿”的调研访谈。透过本次深度访谈,虽然大部分受访者表达不太清楚大陆中医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养生保健,中药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但大部分的师生都表达有一定程度的涉猎甚至具体的接触,绝大部分的师生都表达大陆中医多元化技术对他们的学习或是未来发展有相当大程度的影响力,可以增进更多不同角度的中医见解。对于到大陆短期学习交流,大部分的受访者都表达了正面且积极的态度,因为大陆的中医更加多元化可以增进不同角度的中医见解,增广见闻,毕竟大陆是中医发展的发源地,拥有长久的历史,所以还是也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希望透过不同地区的学术、技术交流让彼此更加认识,增进情谊与知识发展。因此每年可举办若干个专业性、针对性强的学术会议,增加交流人次、提高交流质量、拓宽交流领域,把沪台中医药研讨会打造成海峡两岸中医药研讨会的精品品牌。同时,上海还可以为沪台两地中医药人才交流搭建平台,如联合大陆、台湾知名的中医医疗机构,建立“海峡两岸中医医疗服务平台”,“海峡两岸中医培训中心”等。
5、加快制定两岸中药质量标准与检验规范整合:一方面,两岸药品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应加强中药法规的交流,共同探讨两岸互认标准和相关检测技术的合作。通过联合制定药品标准、出口药品认证,尽快缩小中药管理法规和质量标准方面存在的差异。标准和法规的一致将有利于中药在两岸之间的无阻碍流通。另一方面,加强两岸技术的合作。鼓励两岸中药企业和药品检验机构建立联系,互派人员交流学习以缩小两岸在检测技术上的差距,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达到双方检测的互认。此外,两岸应加强在中药标准领域的合作,加紧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和推广工作,共同推动“中国标准”在国际上的认可,这对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有着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