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崇明农业科技基金小镇的建议
陈沈良
※背景情况※
据崇明及上海统计年鉴(2017),崇明区常住人口69.46万人,2017年经济增加值332.8亿元,人均4.79万元,是上海人均经济增加值(12.66万元)的1/3,是浦东新区(17.45万元)的1/4,在全市垫底,低于全国人均5.97万元的水平。崇明区人均可支配收入3.34万元,低于全市平均5.89万元,高于全国平均2.59万元。总体来说,崇明的经济活动性和生活水平远低于上海平均水平,处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第二产业基本不予开发,仅在长兴岛南沿局部地区发展,导致2017年第二产业增加值138.4亿元,同比增长仅1.5%。然而,重点发展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中,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2.1亿元),同比下降-1.3%。主要依靠第三产业实现172.3亿元,同比增长12.8%。
※问题及分析※
崇明区相对全市来讲发展最落后。第二产业发展受限;人口的下降,第一产业萎缩;第三产业增长也有极限。目前崇明农业基本延续着原来的“上海菜篮子”的路线,加入一些新时代的内容,如有机种植和电商营销。但是随着人口负增长(下降5%),同样的生产效率将无法使得第一产业有本质上的改变。人口红利的消失将为农业生产带来人力资源上的重大挑战,农业人口的生活水平将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12月28日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重点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并多次在各种会议上提出做强农业、提高效率和科技含量。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具有极佳的生活和经商环境,应该为全国承担一份责任,在崇明实践科技农业的未来。
鉴此,阶段性目标就是需要把崇明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从现在的22亿元(占7%左右)增加至50亿元,占整体增加值的15%。这当然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包括吸引高素质科技人才问题,商业孵化科研项目的资源、环境与风险,以及土地产权及使用权问题等。然而,崇明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上海大都市的生活环境,轨交将很快上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资源。这些生活环境与金融资源将解决人才吸引和投资风险的问题。充沛的资本力量也可为商业孵化提供极大的保障。土地问题,政府完全具备开放的心态和成熟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提供完善和全面的一站式服务与嫁接。
※建议※
可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当今商业社会的环境下,资本就是一切商业活动的粮草。以基金为抓手,投入农业科技领域(第三产业),以崇明第一产业为试验田,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翻翻的阶段性目的,最终实现为农业强国的梦想提供上海的贡献。为此,建议如下:
1、建议以农业科技、农业装备制造、农业互联网技术、高科技农业培训等提高种植养殖效率为目标的基金小镇。集聚一批具备各农业领域专业背景的投资和研究机构,在小镇落户。以更开放的心态,提供资本更灵活的政策,例如不限制对外投资,但仅对落地崇明的项目给予投资所得税的返还等。
2、深入研究以风投和研发相结合,实验配套政策、土地为保障的一套完整的产业孵化方案。
3、研究在保障土地原有产权与使用性质的基础上,如何提供科研人员和商业机构一种标准的租赁或者使用权购买模式,扫除产权风险,为金融及科技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和风险明示。
4、以崇明拥有5万公顷良田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和上海城市的魅力,吸引全球农科型企业在崇明落户。最终实现高效益的产品与服务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