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完善海归人才数据库的建议
梁顺龙、吴晓晖、徐雷、程金华、于雪梅
※背景情况※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归人才选择上海工作和创业,截至到2017年底,来沪工作和创业的海归人才已达15万余人,93%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沪创办企业5000余家,注册资金超过7.8亿美元。来沪海归人才已成为上海推进自贸区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当前上海对海归人才数量、结构特点、人才需求的数据统计不够全面,且市、区政府部门之间也缺少数据共享和交流机制,这些不仅不利于人才扶持政策的落实,也无法做到精确的预测及预警紧缺人才,了解上海的人才需求状况。
※问题及分析※
1、上海区县一级政府部门只掌握外国人在上海就业的数据,上海本地户籍的海归人才由于不需要申请居住证和落户,所以无法被纳入统计;
2、中国籍外省市的海归人才在上海工作和创业,如果未申请居住证或落户,也无法被纳入统计,造成数据盲点;
3、出入境管理部门只掌握在上海海关入境的海归人才数据,缺乏对海归人才工作、创业去向的进一步掌握,存在数据盲点;
4、接纳海归人才的企业、单位掌握海归人才的信息,但由于商业利益等原因,不会对外分享相关信息,也不能被政府部门统计到,对政府部门来说也是数据盲点。
※建议※
1、打通政府内部的信息壁垒。在纵向层面,建立上海市、区级政府的数据库对接和分享机制;在横向层面,建立人社局、学历认证机构、出入境管理部门、公安户籍管理等部门的信息合作机制,把海归人才在上海就业创业、申请居住证、落户等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内部共享。
2、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申报。通过工商、人保局、科委、开发区管委会等部门对接和联络用人单位,鼓励企业申报海归人才数据,作为对企业落实相关人才扶持政策的依据。同时,依托新媒体平台进行政策宣传,实现对海归人才的广泛、精准覆盖,吸引在上海居住、工作、创业的海归人才主动申报,作为对海归人才个人落实支持政策的依据。
3、加强对海归人才的精细化管理。在加强统计海归人才数据的同时,对数据库中的人才按照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就职单位(或就职方向)、工作地区、科研成果等进行分类、分级分层管理,用大数据发掘科创人才,实现人才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与供需对接,实现人才数据资源的及时更新与统计分析,便于做好对海归人才的服务工作。
4、完善海归人才支持和鼓励政策。在完善海归人才数据库基础上,开展各种专业海归人才的招聘会、推介会、交流会;支持企业引进、使用海归人才;加大对海归人才在上海创业进行补助、补贴;帮助海归人才充分发挥专业所长,把上海打造成海归人才就业、孵化、发展的摇篮和高地,促进海归人才对上海的归属、融入,进一步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