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应用,加快智能交通系统中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的建议
陈志鑫
※背景情况※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其中汽车更是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基础和关键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全国特别是大中城市的环境污染、道路拥堵和交通安全等问题日益严峻,对国民身体和财产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损害。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是解决交通安全、道路拥堵、能源消耗等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汽车电子、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正在从规划和概念,逐步走向量产落地。新技术的出现让城市和交通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也可以让日常出行变得更加方便,支持绿色出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智能交通的支持,这也对交通的控制、交通的安全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智能化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智能交通不仅是汽车产业、汽车技术的发展变革历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高度发达后多方位多产业之间的汇聚和升华,更是全球竞争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及分析※
中国交通运输正奋力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从技术发展现实和未来来看,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将大幅减少人为失误带来的交通运输安全风险,大幅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成倍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有效降低车辆排放,甚至改变汽车生产消费模式,实现交通运输安全、高效、绿色的发展愿景。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跨界交叉系统,当前全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正呈现出核心技术加速突破、基础支撑加速发展、产业生态加速成熟等特点,新的业态呼之欲出。
智能交通体系的建立涉及到工信、交通、公安、发改、科技、测绘等部门,电子警察系统、交通卡口系统、信号控制系统分属不同的管理机构,分别部署了大量检测设备,采集了大量交通数据,数据都不可相互共享应用,以部门为分割的资源壁垒对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存在制约,相关职能部门无法有效协同,形成合力。
市政交通设施、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停车场设施等基础配套局部短板明显,制约了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无法满足在用户体验升级、出行服务与安全、汽车高效共享方面都有巨大的需求
无人驾驶商业化和大规模应用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无人驾驶所涉及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还不成熟,深度研发、广泛测试和数据积累是当前推进技术进步的关键,目前单纯封闭场景测试虽然可靠性强,创新力度不够,但无法达到技术引领未来的目的。
※建议※
在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中,要保持积极审慎的态度,既要鼓励大胆创新突破,支持新技术落地尝试,又要审慎务实开展相应的技术验证,确保安全可靠。既要包容多元技术路径,鼓励大众创新、多元投入,又要有相对明确的主导路径,聚焦主攻方向,聚集力量,避免盲动浪费。
1、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协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打破以部门为分割的资源壁垒对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工信、交通、公安、发改、科技、测绘等部门,引导社会各方参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成立一个智能网联汽车协同监管平台,依据《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和《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推动相关职能部门有效协同,形成合力,解决智能汽车从示范到正式商品化之间,车辆在真实道路上适应性的问题,规范智能网联汽车上路行驶。
2、科学规划城市交通结构,改建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升级城市智能交通
建议对上海的基础交通设施进行数字化升级,引入5G通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交通系统的应用。借助于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应用的需求对市政交通设施、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停车场设施等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升级,规范统一智能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标识,确保道路交通设施的完善、可靠,为全国交通基础设施的改造提供参考。通过智能化传感器和系统间的通信技术,在原有道路环境下,分析上海交通道路,科学规划城市交通结构,从而缓解拥堵,改善交通管理,形成科学、绿色和有效的交通管理方法。
3、智能交通系统在特定区域的先行先试,引领汽车产业新业态
结合智能化的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应用,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鼓励智能交通系统相关应用在特定区域的先行先试,在区域内探究实现商业化运营所需解决的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商业运营所涉及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推动开放城镇、乡村、高速路场景,在限定区域内率先实现真实应用环境下半自动驾驶及自动驾驶车辆等车辆在出行服务、智能物流和政府监管等运输服务上的创新应用;建立交通商业应用数据平台,多源采集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交通信号在内的所有设施的信号,对各个子系统的数据进行多源整合、大数据分析和交通调控利用,反馈给市民、企业和政府三类主体,实现深层次、创新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