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31条”政策切实从“纸上”落到“地上”
寿子琪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简称“31条”),随后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1条”的出台,更加提高了全社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共识,
从政策保障、落实效果来看,政策红利还需进一步释放,企业对政策的获得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建议:
增强政策落地的保障性。一是切实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将好的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以涉企政策的稳固性、一致性提振信心和预期。依法依规履行涉企政策调整程序,根据实际设置合理过渡期。明确各级工商联、民营经济发展专职机构等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法定职责。二是加强全生命周期政策统筹,结合“31条”,针对企业发展周期各阶段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充实政策,编制《民营经济服务事项清单目录》,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务体系。三是强化涉民企政策督促落实评估,发挥国务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际联席会商机制作用,加强部门联动,消解政策摩擦,形成政策合力,推动政策落实。
提升靶向施策的精准性。一是推动涉企政策直达快享。依托大数据精准匹配政策,提升各类政策的触达率、针对性。建立多元化政策解读机制,特别是发挥商协会、园区作用,探索建立涉企政策宣讲员机制,提升企业政策知晓度。推出“懒人式”政策包,以简明灵活的内容便于企业理解和申请。二是规范第三方机构市场发展,清理“官中介”、打击“黑中介”、取缔“假中介”、培育“好中介”。建立市场培育、优惠扶持、权益保护的促进发展机制,廉洁风险防控、诚信经营的行业自律机制。三是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加强行政执法机关处理投诉举报、行政执法考核评议制度建设。统筹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缩减入企检查次数。持续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清单,设立合理的容错空间。
提高破解难题的有效性。一是全力破除各类隐形壁垒,持续削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许可事项,推动更多事项从事前审批向全链条监管转变。开展公共部门招投标和采购专项整治,清除以所有制打分、要求与能力无关的业绩、远超项目本身的能力要求等具有歧视性做法。二是拓展各类融资渠道,健全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推进“政府+银行+保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模式,综合开展“商行+投行”“债权+股权”“融资+融智”的全方位投融资服务,完善国资创投“募、投、管、退”机制。扩大政府融资担保规模,优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考核机制,提升企业首贷、续贷率。三是健全企业主导的科技协同攻关机制,依托头部、科技型骨干企业建立一批高能级技术创新中心、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完善行业、企业出题机制,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从“10到0”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建立相关考核评价机制,加大数字商务、开发测试、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向企业开放力度,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研仪器平台、重要科技数据等创新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上海中超联赛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联主席。本文原载2024年第12期《中国政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