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本溯源 让戏“活起来”
谷好好
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这样的盛会,我内心很激动,更多的是振奋。
我是一名从艺37年的基层文艺工作者,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戏曲舞台上、摸翻滚打中度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征程上如何适应时代特点,如何有所创新、有所建树,考验着每一位戏曲工作者。这是时代使命,更是发展新机。
这次我在分组讨论时谈到了“戏曲的探本溯源”问题。在我看来,只有从中华文明中找到源头活水,才能以古鉴今,让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文化遗产、经典老戏“活起来”,充分发挥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让老百姓天天过有戏的日子,让全社会源源不断地接受戏曲的滋养,由此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我们还要把戏曲艺术视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有力抓手,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戏曲“走出去”格局,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润物无声地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世界性传播,向世界展现自信、深邃、博大的中国形象。
这次我带来了一份关于“健全戏曲演员特别是武戏演员综合保障体系”的提案,呼吁参照体育界的成熟模式,为武戏演员建立全方位的医疗保障体系,从而为戏曲艺术留住人才。
两会期间,上海昆剧团的全本《牡丹亭》作为全国唯有的两台传统经典剧目之一,受邀来到中央歌剧院向首都人民献演,可谓“好景艳阳天,万紫千红尽开遍”。这让我感到非常骄傲,也激励我们以新担当、新作为彰显新气象、新面貌,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谱写新的戏曲篇章。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