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履职触角伸向社区“神经末梢”
姬兆亮
日前,浦东区委、区政府、区政协联合印发《关于浦东新区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示范点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发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健全和完善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制度机制,培育协商文化,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示范点,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工作目标,以及工作原则和工作要求,提出了10项重点任务,着力塑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引领区创新实践的典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民主环节和流程的全链条。
主要通过健全四项机制,来实现协商民主的“全链条”。一是完善贯彻落实政治协商的保障机制。把党的领导自觉贯穿于区政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制定落实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工作方案,把区政协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决策流程,保证协商活动有序开展。二是完善政治协商成果运用和反馈机制。区政协办与区委办、区府办共同建立了政协协商成果运用和反馈制度。一方面,通过编发《建言资政专报》,将重要协商活动成果报送区委、区政府。另一方面,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有重要批示的,由两办进行督办,有关部门对政协建言加强研究办理和及时反馈,形成“建言+督查+反馈”的闭环。三是完善市区两级政协提案联合办理机制。扩大案前协商广度,拓展经办协商深度,增强督办协商力度,实现提案“提交、立案、办理、督办、评议”全程闭环管理。四是完善社情民意直通车机制。修订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实施办法,扩充社情民意信息编审队伍和特邀信息员队伍,推进社情民意工作量质齐升。
第二,健全工作体系,努力实现协商领域和层次的全方位。
在区级层面持续打造1个中心,即浦东新区政协委员协商活动中心;2个基地,即中超联赛协商于民研究实践基地和浦东青少年协商民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在街镇园区层面,建立38个“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在提升36个街镇工作站的基础上,新建陆家嘴金融城和张江科学城2个开发区工作站。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政协主导、街镇主持、群众主体、委员参与、协同联动”协商模式,推动工作站制度化、规范化、数字化、特色化建设。在界别层面,已建立体现界别特色、专业特点、委员特长的11个政协委员工作室。在村居层面,共建成206个“家门口协商”政协委员联系点,将履职触角延伸到社区的“神经末梢”。
第三,坚持性质定位,努力实现参与主体和内容的全覆盖。
一是立足政协性质定位,充分彰显人民政协四大职能。以服务引领区建设为工作主线,坚持把协商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协商式监督的定位,制定民主评议实施办法;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议政调研。强化发言、提问、回应等程序安排,让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在人民政协平台上讲真话、建铮言。二是加强改进界别和专委会工作,充分发挥专委会和界别三大优势(功能、渠道、结构)。建立界别人士信息库,区分不同界别的侧重点,推进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有的放矢。三是擦亮“观澜书香”品牌,充分展现协商文化底蕴。深化“委员天天学、界别周周读、专委会月月讲、观澜荐书季季推、观澜论坛年年论”的学习交流和协商研讨机制,扩大“观澜书香”学习强国专栏影响力。
(作者系浦东新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