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专项民主监督“崇明模式”
邹 明
近年来,崇明政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扎实有序开展民主监督工作,切实做强“协商监督在一线”品牌,助力区委、区政府落实决策部署、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改进工作。
探索和实践:推进民主监督工作“四有”建设,着力增强履职实效
强化制度设计,做到民主监督“有章法”。做好顶层设计、完善运行机制,是有效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的前提。一是构建民主监督制度体系。配合区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政协民主监督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规范了工作程序,同时,配套出台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办法、提案监督工作办法等工作规则,进一步推进民主监督制度整体设计和衔接配套。二是完善民主监督运行机制。着力健全完善民主监督的知情明政、协调落实、办理反馈、权益保障等机制,推动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如建立政协专委会对口联系制度,加强政协专门委员会就有关监督工作同相关职能部门等的对口联系;建立办理反馈机制,办理单位及时以书面、会议通报等形式反馈政协民主监督意见办理、采纳和落实情况,推进监督工作更加规范有效运行。
紧扣中心发力,做到民主监督“有重点”。一是深化专项民主监督工作。近年来,崇明政协以问题导向型监督为突破口,深入拓展监督的内涵和范围,主动探索监督的机制和途径,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优化营商环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行管理等,系统部署专项民主监督和“回头看”。通过专委会牵头,依托19个“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分批次、分区域,组织委员持续开展明察暗访、问卷调查、监督调研。二是聚焦重点工作攻坚落实。精心选择事关全区发展大局和民生改善的实事项目、重点工程,组织委员集中视察监督,推动环岛景观道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工程项目按时高质完成。2022年,崇明政协重点选取“学生在校午餐质量”“社区多层住宅电梯加装后续运维情况”等6个主题,分赴有关职能部门、乡镇等20余家单位开展调研、视察和座谈,通过专项民主监督情况通报会,提交了6份监督报告,其中,关于“电梯维修基金的募集工作应予以前置”等12条意见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吸收,并落实到后续工作当中,有力推动了一批专业领域的民生问题在基层落地见效。
丰富方式方法,做到民主监督“有载体”。优化监督方式,开展面对面、零距离监督,是提高专项民主监督精准性的关键。崇明政协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把情况摸得更清、把问题找得更准。一是“重”用会议监督。主要通过政协常委会、专委会对口协商会安排监督性议题,对涉及全区的重要决策、涉及全区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进行民主监督。近年来,围绕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提案办理落实情况等开展调研,召开监督性常委会会议15场次,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领域相关问题的解决。今年,还将围绕加强基层医疗能力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等主题开展常委会专题协商,形成协商建议书提交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二是“巧”用视察监督。组织委员对区政府年度实事项目、重点工程推进情况进行调研视察,在视察中发现和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有关职能部门认真研究,促进项目推进、推动工作落实。三是“活”用提案监督。把提案作为民主监督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切实增强提案督办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针对区政协重点提案《关于加快百联崇明综合体项目转型的建议》《关于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构建崇明大交通格局的建议》等加大提案协商力度,注重办前、办中、办后“三协商”,不断提高协商实效,切实发挥提案工作的民主监督作用。四是“常”用社情民意监督。积极畅通民主协商渠道,搭建以小切口反映大民生的“请你来协商”协商平台,甄选呼声较高、反映较多的民生问题,组织开展监督性调研与互动式协商,如围绕“菜篮子”物流运输车屡被交警查处召开协商座谈会,有效推动相关各方增进共识、理顺情绪,切实将社情民意监督实效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整合资源力量,做到民主监督“有实效”。一是加强民主监督的组织领导。区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把民主监督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周密做好组织、协调、推进工作。在监督计划实施和推进过程中,探索建立若干个民主监督推进小组,由主席或副主席分专项专题牵头,专门委员会和各“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具体组织,相关党派团体、界别和委员广泛参与,提高民主监督组织化水平,增强民主监督的影响和实效。二是突出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通过“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界别委员工作室、委员之家等平台的搭建,促进民主监督向基层延伸,密切与基层群众的联系,同时充分发挥明察暗访、民主评议等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引导委员将专业特长运用到各自最熟悉和最有话语权的领域,使民主监督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三是增强民主监督的工作合力。如由提案委员会牵头,组织专题提案督办会,与区委、区政府领导一起对被监督单位的具体问题进行跟踪督办、限期整改,促使问题尽快解决,提案办理落到实处;与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访谈栏目《议政面对面》,就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发出政协声音,把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使民主监督更具参与度,舆论监督更具说服力,进而提升监督影响力。
体会和思考:聚焦“三个维度”,切实发挥民主监督的影响力
聚焦“怎么看”,把握民主监督的性质定位。政协民主监督虽然是一种“软监督”,但可以发挥“硬作用”、体现“实作为”。民主监督主要依靠的是民主的力量,以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协商式监督,发挥对权力运行特殊的制约、监督和影响作用,推进党委、政府改进工作,促进有关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对此,要进一步强化“政协民主监督是全局性工作”的理念,把开展民主监督工作纳入政协履职全局来部署推进,通过精准监督、靶向监督,监在关键处、说到点子上,敢于讲实情、敢于点问题,引导政协委员增强履职信心和决心。
聚焦“看什么”,找准民主监督的着力点。崇明政协坚持把促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和改善民生问题作为政协开展民主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把握监督形式的多样性,认真谋划、灵活部署,强化民主监督的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注重通过调研察看发现问题、针对存在不足督促改进,找准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从大局上、根本上、长远上提出务实建议。
聚焦“如何督”,切实提升民主监督的工作实效。崇明政协将民主监督职能与参政议政职能深度融合,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从事务性监督转向政策性监督,从事后评价转向对事前论证和事中执行进行监督,在提升专项民主监督的服务性和专业化上有新作为。进一步整合民主监督的工作合力,调动专委会、各政协委员工作站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专业的优势,同时主动加强与党政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反馈信息、形成共识,不断提高民主监督的工作成效。
(作者系中超联赛界别和地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崇明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